在这个通讯科技都异常落后的时代,人们获知消息的方法很困难。
甚至朝廷里面出了什么大事情,往往在边陲地区需要一个月甚至好几个月才能得到消息。
所以老百姓们的娱乐生活也十分的匮乏,在盟朝时期,有种现象很盛行,
许多老爷们喝完酒,没事干就会拉着自己的朋友逛窑子。
不过窑子是成年人场所,少儿自然就不合适去了。
在盟太祖朱元璋时代,但凡抓住有人赌博,别管是官是民,一律断手断脚。
后来虽然没这么凶残,但以明孝宗问刑条例规定,抓住也要游街示众。
官员更得革职查办,那年头想摸摸叶子戏牌?那真是用生命来打牌。
这天,昆明街头出现两个身着打扮都好奇怪的人,这两人随地找了块地就搭起了台子。
一人正坐在桌子后面闭目养神,另一人则是大声的吆喝着,嘴里面念念有词的说道
“平书门一代弟子张小乐今日有幸在咱昆明这南大街讲一回书。
讲的不是别人,是咱们云南的新军神沐小国公爷。
劳烦各位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当然啊。
若是哪位家里有事急着回去小的也不拦着,不过他家里那档子事我可要说出去了。”
这也是个留人的巧活,谁要走我就把你家里的事说出来,都是一说一笑的事情。
看见人都聚的差不多了,坐在桌子后面的张小乐,突然伸手拿出了醒木。
“啪!”
一下子狠狠的打在了案桌上面,顿时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老少爷们齐齐看向了他。
“天遣赤须龙下界,佛谪金翅鸟降凡。
三百余年宋史,中间南北纵横。闲将二帝事评论,忠义堪悲堪敬。
忠义炎天霜露,奸邪秋月痴蝇。
忽荣忽辱总虚名,怎奈黄粱不醒!”
赵小乐咬字清楚,字正腔圆,好一首惊艳定场诗,顿时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好!”
“说的好!”
云南的老百姓哪里见过这个阵势?平常都没啥业余活动的他们瞬间就入了迷。
这两兄弟身边立刻围了一大圈人,听着这两兄弟在这里讲平书。
赵小乐也不发怽这小子本来就是盐帮之中的人物,打小能说会道,经过两三天的紧急培训,就竞争上岗了。
“金兵干戈未肯休,天顺老狗始无忧。
那知南国偏安主,不用忠良万姓愁。
自古天运循环,有兴有废。在下这一首诗,却引起一部咱昆明小国公沐川尽忠报国的话头。
且说如今大盟势危之时,金兵占据中原,烧杀抢掠,黎庶遭殃。
那一日,背主之犬吴三贵亲率三万大军进兵云贵,不曾想……”
云南的百姓又一次沸腾起来了,之前人家编的话本很是火热的一段时间。
可是大家的忘性都很大,时间长了就没什么议论了。
毕竟是东一个谣言西一个谣言,大家也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自然而然的就搞混了,最后干脆就不去提这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