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田村在杨柳湾的斜对面,在官道的另外一侧,穿过官道走上四五里路便是。南田村是个大村,因为附近几个小村子的人都在那里读书,学堂就直接设在了村口,很好找,也不用怕走错路,远远就能听到朗朗书声。
南田学堂有草屋三座,一座是老夫子一家自住一座是启蒙班,每日只上半日学还有一座则是大一些的以科举为目标的,全天上课,本村的就自己回家吃饭,远些的就自带干粮,或者像杨学文那样家里送饭。院里摆了几把简易的桌椅板凳,可当露天餐厅使。
一来二去的,杨五花已经可以自己送饭了,当然她不是一个人去的,后面还跟着两个女娃和一条狗,送饭队伍很是庞大。杨五花每次都特地早早的去侯着,然后坐在外面旁听,为自己“认字”做准备。
“学文哥”杨五花看到一个熟悉的青布身影迈出学堂,扬手招呼了一下,就低头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小砂锅来,饭和菜都装在一起,有点类似现在的煲仔饭。
砂锅是她特地卖的,篮子里放一个锅子总比放两个碗方便,起码不会撒。不然像她们这样一路看看玩玩,采采野花挖挖野草的,饭碗早撒了。
“学文哥哥,今天有小鱼吃哦,我们自己抓的呢。”杨六花等不及杨学文走到,便一脸小骄傲的跑了过去。
“这么厉害啊,六花妹妹都能抓鱼了。”
“嘿嘿,是在小溪沟里网的,小是小了一点,不过好歹也是鱼啊,多吃鱼学习好,学文哥你多吃点。”杨五花也很得意,虽然那几条小鱼也就手指般长短,好歹是自己网的不是。
草靴草帽的生意也很稳定,尤其是帽子,毛绒绒的很可爱,很受小孩的欢迎,她几乎每天都要去芦竹地取芦花。不摆摊的那天就上午去,摆摊那天就下午去,下午去的时候就会把小鱼篓带过去放着,第二天一早再去取。偶尔也会有些小鱼仔小虾米,凑了好几天,终于凑上了一小碗,剁了小鱼头直接下油锅炸的脆脆的,虾米给俩小的吃,鱼就留给了杨学文。
“五花妹妹,你这样太幸苦了,以后我帮你网吧。”杨学文有些不好意思,杨五花送来的饭菜比他们家平时的好多了,还每天换花样,看得出来是用了很多心思的。
“那怎么行,你平时要念书做功课,婶子说你明年要下场考试了,我可不能耽误你学习,再说我反正都要去芦竹地,顺便的,不费事。”
既然确定了他们家是朋友,那对待朋友要像春风般温暖,何况每天抓着人家妹妹那个免费小童工呢,还不赶紧识相点。
“还是我来吧,芦竹地里的溪水浅,咱们村里的河深,我家门前那块平时没什么人去,正好还有颗大柳树,我下了学放下去早上捞起来,正好上学的时候路过你家,也不费事,五花妹妹你就不要跟我客气了。”
杨柳湾虽然都是沿河居住,不过平时生活用水的地方都挺集中,那里有专门修的石阶和石板,自家门前的河岸大都是长满野草的土泥岸,相对来说挑个水洗个衣服啥的都不太方便。
杨五花想了想,好像确实也不太麻烦,又想到河里的鱼虾或许还大些,也就同意了,又道:“我明天去城里想买些启蒙的书,学文哥有什么好推荐的吗?我不懂这些。对了,还有笔,学文哥有什么要带的吗?”
“五花妹妹认得字?”
“不认得呀,不过我在这儿听得多了也会背些了,所以想瞧瞧这几个字都长啥样,回头还得请学文哥教我认认。至于写字嘛,应该跟绣花差不多吧?照着样子描下来就行了吧。家里现在有婶子和桃子帮忙,我都不用做草编了,有时间呢。等以后认得字了还能记记账呢,现在不是有预定的吗,不好好记着怕以后生意多了搞不清。”一说道“生意多了”杨五花就忍不住咧嘴笑。
“蒙书我那有几本,五花妹妹要是不嫌弃就拿去看吧。”
“那敢情好,多谢学文哥了。”
又省钱了,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