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3章 洪塘湖(1 / 2)风吹杨花满园香首页

渲州城,实际上叫做“渲州所城”,全名“渲州屯田守御千户所城”。

与普通的县镇不同,渲州是个卫所,原名渲州千户所,于太祖朝,洪武十一年,改置渲州屯田守御千户所,也是南燕国唯一的屯田守御所。

本朝军制,小城设所,大城设卫,凡卫所皆归都司管辖,而都司又分别隶属于五军都督府。唯独,渲州所城,是个例外,直隶于中军都督府管辖,可见其身为中都风阳军重镇的特殊性。

卫所的种类有很多,按地点来分,有“在京卫所”和“在外卫所”之分。在京卫所,不光有各种亲军卫,还有匠卫陵卫牺牲卫等等在外卫所,就是驻扎在各重要州府以及边关重镇的卫所,按功能又可分为屯田、守御、护卫、屯卫、军民、群牧、土卫等等。有的卫所管军不管民,有的卫所又兼管军民,有的只管屯种,也有的则专门负责防守……

又唯独,渲州所城是个例外,既管军又管民,既屯种又防守。

“好复杂……”杨五花听着沈邵风的解说,只觉得脑袋嗡嗡的,一个头两个大。

“嗯,是挺复杂的,不过,你只要记住咱们渲州就好了。”

“哦。”杨五花随口应道。

谁跟你咱们!反正她住几天就回去了,记不记住的也无所谓。

不过,这渲州似乎挺好的,基本可以算得上是依山傍湖。虽不在山脚下,但离山也不算远,离那洪塘大湖更是近。

虽然天气干旱,洪塘湖四周看上去有些荒凉,毫无景色可言。但,光是那十几里的长堤,还有那数道沟渠,已经在无形中给人一种霸气的感觉。

要知道,那可不是半角园里那几条小细沟,而是专门用于引水灌溉的大沟渠,往大里说,称它们为小河都不为过。这些沟渠,其实是个大型的水利工程,全长竟有四五十里,整个渲州军民花了好多年时间才修建而成。

现在的渲州所城,便是在原有小城的基础上,沿着这洪塘湖长堤改建的。

而洪塘湖的另一侧,皆是农田。一眼望去,齐齐整整,看不到尽头,可比他们杨柳湾附近的农田气派多了。就算遇到大旱,湖水也只不过是下降,并没有干涸,依然能从洪塘湖里人工打水浇灌,累是累了点,但多少能抢救一点粮食回来,不至于全军覆没。

要是能在这里买上几亩田种种,倒是相当不错的。

杨五花转过头,偷偷瞄了一眼沈邵风,心想,这人在这里,也跟个小城主差不多了,有他坐镇,只要不得罪他,以后买地缴税什么的,应该也不会受人欺压吧。这可比结识什么知县知府的实在多了,人家可没有离任一说。

这么一想,她决定要跟人好好相处。

“那边的田我可以买吗?”杨五花随手指着洪塘湖畔的农田问道。

杨五花这话,虽然是以自己的名义问的,但其实更多的是帮着赵平安他们问的,如果可以的话,最好二里坡的人也能来这里种上一种,反正大家都没地,来渲州种地,可比去杨柳湾近多了。

当然,她是有私心的,想着,如果他们能在这里买地,那么她也顺便买上几亩,让大家帮她一起种着。

没办法,她不懂种地,也不想自己种地,虽然可以佃出去,但杨三花不在,她对这方面可是一窍不通,说白了,即便别人忽悠她,她估计也听不懂。如果有人帮忙照应着,那么她只要在家坐享其成就好,哪怕少收一点租子,也是件轻松的美事。

“那些都是军田,你要买的话只能买别处的民田。”

“哦,那就是不在这里咯?那到时候再说吧。”

蹭不到这些大沟渠似乎也没啥意思!

杨五花本就是临时起意,之前也没有什么买田计划,都不用纠结,直接就放弃了。

内地的卫所,重屯田胜过守御。

本朝的兵役,有专门的军户代劳,平时留守耕作,战时受征调披甲上阵,战后仍需回归卫所。说白了,平时跟农民没啥两样,而事实上,很多甚至过的比普通民户还辛苦。

军户是世袭的,有单独的军籍,一人为军,则全家为军。每户人家,出一正丁,去卫所服役,其余的,作为余丁,留在原籍务农。

那些余丁,也是照样要像普通民户一样,正常缴纳赋税的,只有正丁服役的那一人,才能免税,当然,免得比较多,一人可免四十亩。

而每个正丁,也就是在卫所服役的军丁,都有自己的授田,即屯田,并由卫所免费提供耕牛、农具和种子,也就是空手去帮官家种地,按规定上缴粮食充作军粮,纳完粮后剩下的,才是自己的口粮。

一般一对夫妻,领种一份屯田,而屯田一份就是五十亩,那可是一件辛苦的差事,普通村民可没这么多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