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比,如果谢瑶环上徽号成功了,在后宫的地位足以和孝庄平起平坐,甚至于,孝庄都没有资格在没有原因的情况斥责于她,毕竟,她是在皇后时期就上了徽号的皇后,地位尊崇,还在母以子贵封后的孝庄之上。
顺治这一举动,基本上就将谢瑶环抬举到了历代皇后之中的最顶峰,朝臣上下,瞬间被炸了个四分五裂,七荤八素,反应过来之后,如山如海一半的劝解和反对的奏折,好似雪花一样,疯狂的朝着顺治而来,不论这些奏折写的如何天花乱坠,其最根本的内容都只有一个,不行,绝对不行,大清还没有给皇后上徽号的规矩,历代以来,也没有多少皇后能够有此殊荣,不行,绝对不行。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在反对的,在一阵阵的反对浪潮之中,还是有支持顺治举动的,不过,如果不看他们出身蒙古的身份的话,他们的支持,还是足够让顺治窝心的,自从当初董鄂妃得宠之后,蒙古贵女一统满人后宫的情况就出现了巨大的波动,随后,谢瑶环大封后宫,更是让满人妃嫔一个个上位,这一点,蒙古王公心中早有不满。
不过,满人的后宫总不能完全被蒙古把持,加上谢瑶环的地位越发稳固起来,蒙古王公便是心中不满,却也只能忍耐。
而现在,顺治要将谢瑶环抬举到一个无与伦比的地位上,这群蒙古王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可以说,一个有了徽号的皇后,不仅仅在这一朝一代低温尊崇,就算是的到了新一任的帝王等级,就冲谢瑶环是在皇后时期就上了徽号的皇后,就没人能够越的过去,甚至比孝庄本身还能保证蒙古的利益,蒙古王公自然不会放弃。
不过可惜,蒙古王公虽然极力支持顺治,但是在整个满朝文武,满清贵族,皇室宗亲都反对的大浪潮之下,他们的力量,着实有些不够看,就连顺治自己,也没想到会遭受这么大的反对力量,要知道,当初他强行纳董鄂妃为妃的时候,也不曾遭遇到如此大的冲击浪潮。
顺治哪里知道,当初他纳董鄂妃为妃,虽然内闱不休,却也只是家事而已,加上满清贵族想要借此打压皇宫内的蒙古势力,也就顺水推舟,稍稍阻拦了一下而已,而现在,他要给谢瑶环的,却是前所未有的殊荣,足够让谢瑶环载入史册的存在,不论是现实利益还是象征意义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于蒙古王公内部,如果不是为了蒙古利益的稳定,都不会轻易同意,遭受的浪潮自然也不能同日而语。
如此,在整个朝堂都反对的情况下,哪怕顺治再怎么想要给谢瑶环上徽号,此事也只能暂且搁置,等下一次再议了,不过,只看朝堂的反应,这则圣旨能够通过的可能性着实太小了,但就算是这样,它还在在后宫搅起了狂风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