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靖倒下了,那么苏泠就算是杀了她报上一个暴毙,也没人能阻拦她,甚至连会询问一二的人都没有。哪怕孙文靖事后想起了她彻查此事,一切也都迟了。
此刻,苗明萱是最不希望孙文靖真的出事的人。甚至唯有她亲自守在孙文靖身边,她才能获得一丝安全感,怕自己被那些宫人给直接带走。
苏泠看了苗明萱一眼,很快看出了苗明萱的真实想法,甚至不介意言语鼓励一番,“既然你有心,那你去吧,等陛下醒来,本宫为你请功。”
苏泠当然要同意,她才不想亲自去照顾孙文靖,那么自然需要宫妃,苗明萱愿意去,再好不过。
等孙文靖醒来后,苏泠挑了一个合适的时间,先是叙述了朝臣对她的“逼迫”,讲述自己的无辜,再重点叙述了那些西凉人的可恶行径。
孙文靖气得摔了杯子,“那些使者辜负了朕对他们的一番信任,还想要偷盗我朝的地图,怕是他们想要在边疆掠夺扰民。”
“陛下,我为苏国公之女。所谓主辱臣死,陛下您此番受气,但凡苏家子弟愿为您指使,击退西凉的千军万马。”苏泠高声说道。
苗明萱原本在一边侍奉孙文靖,听到此话也直接跪下,“妾身为后宫妃嫔,也愿竭尽所能为陛下分忧,妾愿消减自身用度,充作军费开支。”
“好,好。”孙文靖极为高兴,他看了一眼苏泠,倒是有些忌惮苏家人的威名,温和的说道,“赵国公爷老当益壮,有廉颇之能,不如让他率领一队人马前往边疆,一同击退西凉军队。”
苏泠自无不可,赵国公也是开国功臣,只是不擅长攻击更擅长防守,所以镇守京城,但是该有的军事才能并不缺少,去了也是个助力。
孙文靖现在更关心另一件事,“不知道是哪些吃里扒外的东西,竟然敢把京城的地图给献出去,朕要是知道了,绝对饶不了他们。”
孙文靖咬牙切齿,一旦被摸清了京城的防守,那些西凉人指不定就敢带着小队直接冲锋过来,他在皇宫里哪还呆得安稳。
“如今正是多事之秋,朝中气氛紧张,不宜大肆查探人选。”苏泠虽然不怎么懂政治,但还是比较懂人心。
这个时候如果大肆宣扬京城里有内奸,在短时间内想要抓获人,只会让众人疑神疑鬼,最后成为那些文臣党争的借口,恐怕要连累无数的无辜人群。
还不如等战争结束后,利用那些西凉找到的情报好好查探,也不至于让孙文靖迁怒到无辜。
“那要是情报再泄露了怎么办?”孙文靖有些不悦。
苏泠正色道,“论起直接的打仗,我父亲从来都不怕。便是他们知道了我方的粮草军队数量,西凉人也赢不了。至于行军地图,大可交给绝对可靠的人。”
虽然有很多人都因此事被列入怀疑名单,但也有那么少许几个人,是绝对不可能背叛的,比如说皇族宗室。
一旦被灭国,这些宗室都会被杀个干净,他们根本没有丝毫的退路,更加不敢去拿国家命运开玩笑。
何况,皇族的教育还是不错的,忠君爱国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虽然他们一个两个抢夺皇位下手狠辣,但绝对不会去攀附那些他们眼中的外族蛮夷。
“也是。”孙文靖同样想到了顺王,这个并不起眼的弟弟,“那就让顺王去主持这次的粮草运行工作,务必不能泄露丝毫的信息。”
基本上商议妥当后,孙文靖在第二天早朝时候就说了此事,毫无意外直接通过。
孙文靖本就急火攻心,用药后更是精神不济,只能挑选一些时日,让苏泠将奏章读给他听,再依照孙文靖的话语批改奏折。
其实让孙文靖来选择,他更倾向于自己的太监或者是苗明萱,但之前他让太监帮忙批改奏章一事已经闹得轰轰烈烈,苗明萱又位份太低,比不得苏泠更加名正言顺。
当然,以孙文靖对苏泠的忌惮,自然也不会放心全部交给她,而是让苏泠按照他的意图回复奏章后,还要再交给孙文靖检查一番,确保内容属实。
苏泠也没有什么不满,而是抓紧时间学习这些内容。这些朝堂上的奏折内容她以前没有学过,苏国公也不可能教导她这些,在政治方面,她确实还有些单薄。
哪怕孙文靖再没用,所能接触到的这些内容也足以让苏泠吸收很久。
10月初,京城有了几场雷阵雨,孙文靖疼得半夜醒过来,苗明萱听到了他的动静,半夜爬起来守在孙文靖身边,却被孙文靖赶走。
孙文靖捂着右手,他心腹的太医已经已经告诉过他,由于这次肝火冲激,他的身体又损了一份,原本右手的经脉处就没有好转,现在状况依旧不大好。
有了大笔的钱粮支持,苏国公也不负苏泠和众多朝臣的期望,好的消息纷至沓来,就连苏悉也开始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被苏国公请封为五品的小将。
秦秩给她传来了消息,详细讲述了边疆的见闻,一切都还算稳妥。
民间开始传扬苏泠这位皇后的贤德,苏家的功名赫赫,赵府的赵国公老当益壮,年轻的赵菁威名远扬,众多军士护卫大夏有功。
与此相同的,是孙文靖眼中一日胜过一日的阴霾。
苏泠只当做没有发现,依旧笑盈盈的给孙文靖诵读奏章中的内容。那些个太医已经说了,孙文靖的右手症状越发严重,将来怕是很难写字用力了。
苏泠嘴角的笑容微微加深,孙文靖要忍不住了。
终于,边疆那边传来消息,西凉的太子和三皇子一同领兵出征,一场最大的战争即将开始。
苏泠忙着组织人选,好歹在苏国公镇守边疆的时候,京城的这些文臣不要给他们添乱。
孙文靖那里,她也不便冷落,干脆挑了好几个宫妃前去伺候,其中也包括饱受苏泠教导的祝婕妤。
孙文靖却突发奇想,在一次早朝中直接提出,“朕要御驾亲征。”
“陛下,万万不可。”一大群朝臣呼啦啦下跪。
孙文靖起身,丝毫不愿听劝,“朕意已决,愿亲自前往边疆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