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内容包含礼、骑射、五经、理数和历史,选修科目则有音乐女工茶艺等个个方面。根据内容难度,将其划分为五年学制,五年后基本可以达到秀才水平,优秀者甚至可以达到举人水平。
每月有考试,考试内容包括各个必修课,采取百分制打分,最后总成绩排名。
看到最终结果,皇帝目光闪烁,然后询问苏泠,“你这么个培养,可有几个女子能够达到你想要的程度?”
不怪皇帝这么问,世间的女子中,能够被称为一句才女的都少之又少,又有几个能够符合苏泠的这么个培养标准?
“当牵涉到自己的前程,她们总有人可以做到的。”苏泠淡淡道。就像如今那几个姑娘,一开始什么都不懂,可只要想到她们能够推动女户的建立,就充满了力量。
不仅是为自己,也是为家族,更是为天下女性。
皇帝沉吟许久,“如果效果足够好,三年之后,你把优秀学生的名单给我,我有大用。”
这样的女子,不论是拿出去联姻,还是许配给皇子或是忠臣,才是真正的夫妻携手并进。
好歹是同意了,皇帝选择了一些宫内有名气的女官,还帮助联系了一些大儒。总有大儒愿意帮助皇帝,一起来苏泠这里开办女子学院。
未免引发非议,这里上课的老师有女官,大儒则年龄大多高达五十以上。
忙碌了一两个月,苏泠在八月开始招生,打算九月开始上课。
束修不算高,基本上官员都可以付得起,平民就有些困难了。苏泠自认能力有限,要养这么多大儒,前期只能从官员入手,不然她那边的账单迟早亏空。
招生的那一个月,跟随着苏泠做事情的王涵等人纷纷发帖给自己的小姐妹,举办各种各样的宴会,将此事广而告之,也宣传女子书院的好处。
皇后一面埋怨皇帝给苏泠找事情做,耽搁了苏泠挑选夫婿的事情,一面极为挂心女子书院的状态,还直接邀请了众多命妇,亲自给苏泠说好话。
不管是愿意讨好皇后的,还是自己确实想来的,第一批学子足足有一百多人,还超过了苏泠的预估。
都在京城内居住,苏泠也没有搞什么学生宿舍,只是将学生上课的时间安排的极为紧凑,从上午到下午,连午饭都在女子书院内进行。
苏泠作为其中女子书院的举办人,更是寸步不离坚守在附近,打算陪着第一任学生一起经历这些年。
学院走上正轨,王涵等人作为给苏泠帮忙的人,也纷纷参与到各个班级中,迅速融入,然后积极学习。
如果这些都是她们将来安身立命的资本,自然不能辜负现在的丝毫光阴。
今年十二月,苏泠看着众多学子的考卷和总成绩报告单,倒是心情分外愉悦,“不错。”
王涵从温和变得更加自信,她莞尔一笑,“我最近又收到了不少帖子,有几家想将自己的女儿送过来,只是我说要等到来年八月开始报名,这才稍微拦住了她们。”
不得不说,女子书院确实出乎众多人的意料。哪怕是困在家中,受到了优秀的教育的女子也有不少,如今书院兴起,众多女子以文会友,更是飞速拔高了自己的水平。
受到抵制最多的,便是骑射和五经这一栏。
历史也好说,毕竟以史为鉴,了解诸多事项礼仪不用说,每一家都要学,当然,宫里女官的礼仪绝对是首屈一指理数算是计算,能帮助她们管家。
可是骑射,便被诸多大家闺秀反对了,她们认为这只能算兴趣爱好,只是苏泠认为女子必须强身健体,最后给她们举例,身体不够健康的女子生产有多么危险,这才让她们纷纷参与进来。
五经的话,反对的人更多了。毕竟她们自认为不用考科举,这都是男人做的事情,何必要自己白费功夫呢?
不过,这件事情被王涵直接处理了。
“你如果连五经都不读,也不学习,将来这些事情永远都是男子的事。”王涵心里渐渐多了野望。
她们这些小姐妹中,有一位小姐妹参照报纸上文章的要求,自己写了一篇文,然后求了公主,拿着笔名隐瞒了身份投稿了。
她们这些人都以为只是写着玩玩,没想到那位小姐妹居然过稿了,还刊登在了报纸一个极为醒目的地方。
走在路上,甚至她听见有人说起这篇文章,夸赞这人的才华颇高思维敏捷,还好王涵还记得保守秘密,什么也没有透露出去。
只是,看着这些根本无法被选中稿子的学子,王涵和诸多小姐妹的心态渐渐变了。
我们也能做到他们做不到的事情,那我们也不比他们差。
凭什么,这世间的官位,这样的名声,她们不能拥有?
就因为她们是女子,所以不能科举,甚至不能随便将闺中的诗词着作流传出去。
受到了鼓舞,越来越多的女子开始改变字体,从清秀变得遒劲有力,纷纷隐瞒身份选择使用笔名,开始或直白或含蓄请求苏泠帮助她们。
苏泠也没什么不乐意,收集了这些人的稿子,往负责审稿的翰林院一递,然后等着消息便行。
原本,皇帝和皇后还在催促苏泠挑选夫婿尽快成婚,不过,等到他们看到了这些稿件后,态度倒是渐渐转变了。
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试探,女子书院的学子开始在这份报纸上占据了四分之一的板块,甚至参与到了众多讨论之中来,还被一些大儒夸奖了。
女子书院内部也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研讨会,这些学生既然做出了成绩,苏泠也不吝惜夸奖,特意提拔了几位,充作讲师,给那些学子授课。
她们的老师还是太少了一些。苏泠琢磨着,还需要接下来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