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回山(2 / 2)明未混子首页

“啪”黎浩用力拍了一下桌子,站起来气呼呼说:“下次进来,记得敲门”

李大友给吓了一跳,马上说:“是的老大我知道了,下次一定敲门”

黎浩说:“说吧,找我什么事?”

李大友说:“是这样的老大,我们快没盐了”

黎浩:“没盐也跟我说?去买啊,要钱是吗?”

李大友摆着手说:“老大不是这样的,我们用的盐,都是盐贩带上山来的私盐,用猎物换的,这段时间没盐贩上山,大家的盐,差不多用完了,所以我来告诉老大,好让你想办法”

黎浩说:“那你带人明天去县里买不就行了”

李大友说:“老大你确定去县里买?”

黎浩说:“有什么问题?”

李大友说:“县里的盐好贵,比私盐的价钱要高五成,粗盐也要一百文一斤”

5文就买到1斤粮了,一百文不就是等于20斤粮换一斤盐,操,黎浩想到这“那你找盐贩买盐不就得了”

李大友说:“老大,从来都是盐贩运盐上山来换猎物,我们从未主动过找盐贩买盐,而且做私盐的,都是神出鬼没之人,很难让人找到”

黎浩拿出十两银子,递过去说:“拿去,你去多带几个人,到处去找找,那里有卖私盐,只要有人卖便宜的盐,你就买回来”

李大友连忙接过说:“好的”

打发走李大友,黎浩又埋头写教材了,不知得写到什么时候呢,有很多知识都忘记了,只写记得的,不记得的想起来再写,想不起来的就跳过吧,写完再修修补补,差不多就好,黎浩也不是什么高材生学霸之类的,就算全部记得,也不用全部照葫芦画瓢,只要教识会认字,会用拼音,脑会转弯就行,硬是要教人,学会所有字,是不现实的,黎浩自身连21世纪的简体字都认不全,更别说明朝这个时代的繁体字。

但不写也不行,晋时那句“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庶民”的论调,可不是随口说说的,人的地位只靠血统出身,不论人品与才学,能不能有出息,就看投胎的技术。

其实,到明朝也好不了多少,会有这个情况,除了士族世家地主豪强乡坤把持朝政和地方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知识的普及率。

知识的传播,除了先生的教授,还要靠书籍的传播,从晋到明,书籍绝大部分都掌控在既得利益团体手中,贫寒之士就算有求学之心,也没求学之路,没有书怎么学,买不起笔墨纸砚,怎么学,付不起先生的束脩,怎么学,贫寒之士的求学之路已经给封死了,要求学只能拜入某某的门下,成为既得利益团体的一员。

黎浩想要有所作为,必须得自己写教材,亲身教出一批学员,一个篱笆三个桩,想要做事必须得有帮手,要不然,不管黎浩自身多牛叉,也得跟诸葛亮一样,事事亲力亲为,不累死才怪。

“有只雀仔跌落水,跌落水,被水冲去...”此时夕阳西下,黎浩哼着儿歌,离开书房,趁着落日的余晖,还能看到见,赶紧回房拿上衣服,准备去李大柱那里洗澡,刚打开门走进去,就听到“少爷,你回来啦”的问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