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走之前好不买的,最后还是忍不住。
也是,怎么可能忍得住?
这国家之于她爸就是象征的热血沸腾的硬核与霸气,这些奢侈品对苏彤妈来也有着根深蒂固的高人一等的内涵。
对此,苏彤不认可,但也不忍心直接揭穿。很多事情的本质,大家心里都明白,自欺欺人不过是为了自己心里好过一些。
一波购物后,苏彤赶在旅行团到达前把她爸妈拖出商店。
这个点,这些东西,要想再看别的景点是不可能的。所幸酒店就在红场旁边,而红场附近的房间就是苏彤买的奢侈品。毕竟,等到了其他城市就不一定能住到这么好的酒店了。
修整一番后,苏彤带着爸妈走去沈默书曾经给她推荐过的一家餐厅。
这家店在网评海外版上从未进过前十,甚至都没有红星级。但是沈默书却给了很高的评价:“食材新鲜也高级,菜式也是传统和创意融合,既有正宗俄餐也有创新。关键价格亲民,也不用你们穿的多正式。一般人我不推荐,怕他们吃不惯,又怕他们觉得不够贵。但是你们家不嫌弃重口味又比较看重性价比,我觉得你们可以。”
等到陵里,苏彤肯定,沈默书所言非虚。
苏彤默默打开许久不更新的沈默书号,找到了他给这家店的评论,参照着点了几个菜。
经典红菜头汤,特色番茄色拉,俄式肉排配土豆,还有这一盘粗矿版汤包:hinkali。
菜品都挺不错,口味重却不熏,猪肉也做了特殊处理没有骚味。
特别是这个hinkali,它不在沈默书的lis上,是服务员特别推荐的新菜:“你们是中国人吧?哦,一定要试试我们这里的hinkali。虽然是格鲁吉亚菜,但是我们老板在中国吃了蟹粉汤包做了改良,是配鱼子酱来吃的。”
哥用不标准的中英夹杂的话和苏彤一家大力推荐了这道菜,也成功引起了他们三的注意。
鱼子酱算是俄罗斯除了伏特加之外最出名的特产。好的鱼子酱在这里卖几百人民币一盒,进到国内就是几百人民币一勺。
所以,苏彤原本就想带爸妈尝一尝,只是没想到如今是要趁热吃。
服务员:“热的,习惯。冷的,你们可能吃不惯。”
这倒是实话。
世界几大高级食材都不是她爸妈那种传统的舌头一口就能接受的。油腻的鹅肝酱是,嚣张的黑松露是,鱼子酱恐怕也是。
然而,令苏彤没想到的是,这个hinkali和鱼子酱的结合方式如此神奇:原本的粗梗当中被挖空,像一根管道,一勺鱼子酱就嵌在管道中,承受着下方肉汁的热气。
根据服务员哥的介绍,他们特意把hinkali原本的粗梗切掉半截,然后嵌入鱼子酱。一边加快肉汤温度冷却,一边覆盖掉一部分鱼子酱的腥气,同时又保证它的爆浆口福所以最好的吃法就是一口闷。
哦,对了,为了一口闷,他们还把hinkali的个头改了。
别,对比前几道菜里浓重的洋葱大蒜,还有不明的叶子的浓重口感,这个hinkali倒是清淡的多,而鱼子酱的海味也保持的刚刚好。
再饮一口特调的伏特加饮,一种微妙的精致感由舌而生。
苏彤:“确实很特别。不过这样做,你们老板不怕被人暴殄物吗?”
服务员:“只要是好吃的就不算。我们也有最传统的鱼子酱配奶油和面包,但isbring。”
bring
苏彤被哥这个词逗笑了。她想起自己曾经马行空的尝试,想起路东皱着眉头吐槽她不懂西点,想到陈觉霖知道卖不出手所以任她胡闹的放纵,还有安周“反正我不是吃传统的长大”的无脑支持。
食物不就是这样吗?喜欢传统的就给他一个水晶碗,担心吃不惯的就推荐hinkali。
传统和创新也好,正宗和改良也罢,到底就是为了让一顿饭不bring,让同桌食客之间不冷场。
一切都是为了开心,这就是餐饮的终究追求。
不得不,沈默书的推荐,很和苏彤的胃口。
反过来想,这可能也是他能看得上红的原因。
沈默书,沈默书。如果没有那场大错特错的欺骗表演,这样实诚又好教的男生会是多么值得的一位朋友啊。
哎,可惜,一切都错了,彻底错开了。
然而,就在苏彤一边吃一边感叹过去时,苏彤爸忽然接到国内打来的电话。
通话结束后,苏彤妈沉眉问道:“谁啊,这个点国内都在睡觉吧?”
苏彤爸:“二姑父他们家摊上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