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王,这是什么话?山西王太过重要,难道能重过号令吗?想三国纷争时,曹孟德有次行军,正是麦熟季节,便下令有践踏麦田者斩。才知军令才下,自己的坐骑却被一鸟惊吓,跌下大路,踩坏一片麦田。曹孟德二话没说,拔出佩剑就要自戕,左右慌忙制住,问其原因。曹孟德说我下令践踏麦田者斩,我践踏了麦田,知道别人不敢斩我,只好自裁。左右忙说,主公怎能自裁?有个谋士说,号令如山,既出必行,不行何以服众。主公是断然不能斩的,还是以发代首,号令三军吧。于是曹孟德割下一缕头发,号令三军,以致几十万大军所过之处,无一处踩坏麦田,使沿途百姓无不称颂。今牛彤无不过一个山西王,岂可不尊号令。
牛雄无话以对,不过曹孟德割发代首到启发了他,让他想到了两全其美之法。
贤婿,父王错了,父王收回旨意,不过,山西王之罪由父王代受。牛雄又转向台下,大声说,三军将士们,牛彤违反大将军号令,理应斩首。但念其有功于镇山郡,又是孤家的叔父,现在孤家以发代首,代其受罚。说着拔出佩剑割下一缕头发,又把头发举起说,三军将士,如有不听大将军号令者,如此头发同,牛雄将头发撒向空中。
郡王千岁!郡王千岁!三军将士喊声雷动。
牛雄随即宣布,撤销牛彤解粮官职务,解粮官由大将军委任。并下令牛彤向大将军赔罪,向三军道歉。
以发代首,而是郡王之发,原智无话可说了。
牛彤被押到点将台上,战战兢兢,酒也早被吓醒,傲气也早已消尽。要不是牛雄以发代首为自己受罚,这条老命还真要报销在今天了。牛彤再不敢嚣张,解粮官的职位撤销倒无所谓,自己是个王爷,官当不当一个样。只是要向原智赔罪,要向三军将士道歉不大舒服,毕竟自己大小是个王爷,又是郡王的叔父,平时趾高气扬的,现在要低三下气的去赔罪道歉有点落不下这个面子。但也毫无办法,刚刚保住了性命,不要再节外生枝了,于是向原智赔了罪,向三军将士道了谦,然后灰溜溜地走了。
三军将士看到山西王违反号令,照样要斩,原智铁面无私,不畏强权,因此人人敬服。
三军吃过中饭,原智便开始点将。原智任康达为先锋,宏涵、水峭、星乔、洪雷为副将,带兵二万先行。山虎任主将,见化、田越、田桦、祝直为副将,带兵二万为左路军。河蛟任主将,冗艮、永平、尤和、任达为副将,带兵二万,为右路军。徐良任主将,祖樵、重方、巴义、齐之为副将,带兵二万,押送粮草。自己带韩品、边发、创意、郭英、查深、宣生、李耕、萧董八副将,兵马四万为中军。未时三刻,号炮一响,四路大军,打着报仇雪恨的大旗,浩浩汤汤前往镇山郡进发。
一日到了边界,康达心急,也不安营,兵直达关下,大喊:“关上守将听着,我奉我家郡王之令,前来援助你们,请打开城门,让我们进去。”康达的喊声很响,城上的兵将早已听见,都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这关叫佐井县,是进入镇山郡的第一关,守关大将叫辛善,是个老将,使一杆长矛,年满六旬,但英武不减当年。这天正在城上巡视,看到紫岩郡的大军来到城下叫关,真正大吃一惊。是从姜毅接位当上郡王,与紫岩郡结为姻亲,三十年来已无战事,他在这里镇守了二十几年,做了二十几年的太平将军。这次不知何故,发兵到此。于是大喊:“来将何人,为何兵临城下,犯我疆界。”
康达也大声答道:“城上守将不要误会,本将乃大将军原智麾下先锋将康达是也,听说姜毅郡王被岐山郡熊钊气死,今奉大将军之令,前来为贵郡王报仇,请将军打开城门,让我们进去,好去岐山捉拿熊钊。”
辛善亦大声说:“康将军,此事关系重大,未将不敢自专,请将军暂安营城外,等未将报过郡王,再作定夺。”辛善不敢怠慢,急忙派人到镇山郡报告。一面命令兵士日夜巡逻,以防止紫岩郡偷袭。
消息传到镇山郡,姜英闻报,急忙召集太师及六部统领商量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