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董卓左首李儒、牛莆,右首有吕布,还有被董乾召唤而来的将领石宝,四人分立董卓左右,到场便齐齐翻身下马,静静地将董卓那具肥硕的身子扶下战车。
原来石宝见郭汜万念俱灰,苦劝无用,便想到董乾若来,必定怪罪,恐怕难免一死他石宝虽不是此世之人,但对郭汜早就十分敬重和郭汜又有一段时间的相处,倒底还是有些感情,不忍看着郭汜就这样死去,当即便飞马去函谷关内请董卓出来,以保郭汜性命。
董卓下了战车,看着眼前的情况,问道:“怎么回事?乾儿,是你要杀郭汜么?”
“主公!郭将军追随主公多年,奔波劳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还请主公宽宏大量,免去郭将军死罪,将其贬为小卒,效命沙场,以将功赎罪!”李傕等人见着董卓到来,无不大喜,连忙转向董卓求情。
“兄弟,郭将军也是老臣了,是最早开始跟随义父的将领之一,你不必非要让他死吧?这失火事件还不知原委,先查出来原因再处理不迟!”吕布皱着眉头,出言劝道。
“唉!”董卓轻叹了口气,走上前扶起了郭汜,轻轻的对董乾说道:“乾儿,我早跟你说过,对自己人不要太浮躁,郭汜跟随老夫多年,立下战功赫赫,也抵得上这五万大军了依我看,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就将他贬为士卒,将功赎罪,你看如何?”
董卓虽为主公,赦免大将,本来完全不必询问他人意见但他对董乾这死而复生,唯一存活的“儿子”,颇为重视,加上董乾又有些“神通”,所以自入主洛阳后,他便授予董乾军中大权,即便是李傕、郭汜等老将,见董乾便如见他董卓,务必要听从董乾调遣。
此时董卓赦免郭汜,也不免要注意下董乾的意见,顺便还能教育教育这个让他喜爱又感到骄傲,同时又让他感到忧愁的儿子。
“唉!既然父亲求情,那我这做儿子的,岂能违抗?也罢,郭汜也不是罪魁祸首,就依父亲的吧!虽然可惜这五万大军,但……还是饶他死罪吧!”董乾眉头紧皱着,良久才松了口气,接着说道:“石宝,你可知这场大火,是何人之故?罪魁祸首若还活着,严惩不贷。”
“回禀少主,此番纵火的,不是咱们自家人,却是那盟军诸侯所谓,晚间,我们还在军营大火没逃出来时,就听到河对岸有嘲笑的喊声当时声音杂乱,听不大真切,只知道,来此纵火的诸侯,有那东莱太守王浩与那曹操、还有个什么刘备,对了,好像还有那皇甫嵩。”石宝细细禀道。
“什么?皇甫嵩?”董卓听罢登时大怒,咬牙切齿,喝骂道:“当初真不该放过这厮,哼!老夫当时看在和他儿子皇甫坚寿有些交情的份上,心一软,便饶了他的性命,可他这厮竟敢恩将仇报,来害我!”
李儒摸着山羊胡子,劝道:“主公,不必发怒,那皇甫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王浩,还有曹操,此二人对我们的威胁更大我看他们应该只是盟军先锋部队,实力有限,不敢与我大军正面对抗,要不然纵火后何以不趁火攻关?也不知其他的盟军来了没有,看来真是小觑这些诸侯了,其余诸侯留在洛阳八成是假,定是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之计,声东击西,好不阴毒,我们得须早点做好防备,守关不出,方可与抗!”
“不,李先生所言有些偏差!”董乾出言打断李儒的话,淡淡的道:“盟军心不齐,并不是每个人都想歼灭我们,据我所知,二十镇诸侯中,绝大多数此番会盟,并没有坚定的目标,充其量只是要为自己争取声望罢了!不会全部来的,此番来者,定然只有曹操、王浩那些人对了,还有那刘备,此人如今实力虽然弱小,却不容小觑不过……他们现在实力有限,我们得找到机会,反守为攻才是,这三人心狠手毒,善于用兵,我们若退守关内,必然陷入被动的局面,反而不好!”
“少主所言也有理,但咱们如何,还是看主公您的意见吧!”李儒对董乾也有些畏惧,不敢与之争执,忙将目光投向董卓。
董卓顿了顿,言道:“吾儿所言,更合某意些,不过文忧之策,却甚是中和不如这样……”
董卓将众将聚拢到一块,正商议间。
突然,函谷关外朝东的大道上,传来几声暴喝。
“齐武侯,讨逆将军王浩,特来拜会!”
“骁骑校尉曹操,前来拜见董相国!”
“左将军皇甫嵩,前来拜会故友,迎回天子!”
“盟军第二十一镇讨贼将军,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刘备,特来此讨伐逆贼,营救天子,迎回百官!还都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