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中,沉默中,越来越多的人都走到了沈陵琪的身后,渐渐与袁黄山一群人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团体。
沈陵琪没有说错,因为这里是钱塘,任何人想在这里和沈家人作战,都是在和整个钱塘城作战。
四百多年前,还是三国时期,在楚国皇室的一张圣旨下,沈家第一任家主带着妻女来到了钱塘江边,依江修建了这座钱塘城,如今这么多年过去,昔日下旨的皇家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钱塘城的围墙也不知道换了多少块黄砖,早就看不出最初修建时的痕迹,就连十年前才换上的杉木墙门如今也染上了岁月的斑驳,而沈家依然是沈家,就如同钱塘江边的大石,任凭风吹雨打,依旧岿然不动,就宛如一颗遮天蔽日的大树,深深扎根在钱塘这片土地上。
沈家人都带点疯性,一百多年前抢夺钱塘河贸易权的时候,有着挺着大肚子上船打完一场恶战再生小孩的狠女人,十几年前有为了别人一双眼睛好看而想要挖去别人双目换到自己眼睛上的疯女人,几百年来,沈家出过那种说杀你全家,就不留一个的狠犊子也不是一个两个,沈家人从来都不是什么善男信女。
可是沈家的狠全在钱塘之外,对于钱塘百姓沈家人那是真叫一个没话说,每逢灾年必开仓放粮,哪有有红白事,沈家都会出面参加,不管是免费修建学堂,还是开设低价药房,沈家把一切能做的都做了。
最开始有人曾经问过沈家这样做的目的,一个沈家的老人只是诧异的回答,这有什么目的,钱塘就是我的家,沈家也就是钱塘,一家人哪里会说两家话。
大伙最开始还将信将疑,这老虎岂有不吃人的道理?可是时间久了,大家也就相信了,还有什么是比时间更可靠的检验武器呢?这沈家是真把钱塘当自己的家啊!
事实也是如此,别的不说,三十年前,城西那张小子,偷了一本一流秘籍逃回钱塘,若不是沈家出头,早就被追寻而来的东北游盗打死喂狗了,而沈家付出了千两黄金平息他们的怒气为了啥?还不就是钱塘二字嘛!
钱塘和沈家早就密不可分了,就连大家好像都不喜欢的沈陵琪还不是一种老人看待不成器晚辈的恨其不争,想当年沈陵琪出生的时候,整个钱塘可是家家户户自己挂上了庆祝的红灯笼。
“老袁,你这就有些不对了,怎么,还想动手啊?”向老长吐了一口气,捞点好处可以,看看热闹可以,真要动起手,他当然是站在沈家这边的,这叫一致排外,在这种大是大非上,他还是明白的。
“就是,怎么还威胁起来了呢?这又是刀枪又是棍棒的是几个意思?”大伙跟着嚷嚷起来,原先抱着看好戏的心态,一是因为袁家的行事都在规矩之中,二是想看看沈陵琪的反应。
可是袁黄山要是真想在钱塘城里动一动沈陵琪这个宝贝疙瘩,哪个钱塘人会袖手旁观呢?
沈陵琪是沈家的麒麟子,也是钱塘人的麒麟子,自己家里的孩子不好,自己可以说,可是哪里有让外人威胁恐吓,指指点点,说三道四的道理呢?
“好一个钱塘沈家。”袁黄山的脸色阴沉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