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了家,儿子安静地睡在摇篮里,妻子坐在门口在做布鞋,那种布鞋穿起来很舒服,容易排汗,脚不会被汗湿,而且不会有脚气,但这鞋有一点不好,就是下雨天不能穿,一沾水就湿了。
它是由破衣服经过每个脚大小的鞋样子,用浆糊一层一层粘成一厘米后的底,然后用八根线缠在一起扭成麻花一样的像细的吸管那样粗的绳,一针一针地从鞋底穿过,她们说只有这样的鞋子穿起来才结实。
做好了鞋底,还要做鞋帮,也是用废布裁剪成鞋帮的鞋样那样,那种鞋帮就有点像燕子的翅膀连在一起的感觉,然后用两层布粘起来,如果是冬天的棉鞋可以在里面加一些棉花,在鞋的开口两边分别加一排排扣,可以系鞋带的。放在太阳下晒硬,就可以用针缝在鞋底上就可以了。
因为到秋天了,妈妈现在做的是冬天的棉鞋,有点复杂,这也是为什么以前的女子必须得会很多家务事,因为社会没有提供她们那种便利的条件,她们的宝贵时间就浪费在那些琐碎的家务事上了。
爸爸都没有说要坐下来休息的想法,给妈妈打了个招呼:“啊莲,我去地里搬玉米了。”妈妈还没反应过来,他就挑起一担箩筐准备出发了。
妈妈连忙问道:“还有多少没有搬啊?”
爸爸停下脚步回道:“那个梁上还有那个坡上大概还有四亩多地吧?”
妈妈又说道:“哦,那我也去吧?”
爸爸犹豫了下,说:“那康娃醒了怎么办?”
妈妈说道:“没事的,他刚睡一会儿,我去背两趟,回来他要是醒了,我就不去了。”
“那好吧!”他才答应道。
她走近里屋,来到摇篮边,给儿子把被子整理了下,就顺手背了个背篓出来,像那些背篓啊箩筐啊都是用竹子编织的,这是农村干农活的常用工具。
她把门关上,他两就一起走向了地里,爸爸走在前面,她跟在后面。没一会儿,就到了。
一片片玉米地,每家都在收着自己地里的玉米,见妈妈他们来,邻居们都热情地打着招呼:“来了啊!”
妈妈总是爽朗地回道:“嗯,你们快搬完了吧!”
走到自己的地里,从每个玉米杆上拔下玉米,有的是发黄的皮,有的还是绿皮,那种没黄的都要留下来,那是还没有熟的玉米,让它先留在地里,让暖和的阳光给它披上黄色的外衣再来收吧。
爸爸先帮妈妈装满了背篓,说道:“你先背回去吧,看康娃有没有醒?”
妈妈当然明白爸爸的意途,爸爸就把放在地上的背篓帮妈妈挎在背上了,才去往箩筐里装。妈妈一路都没有休息,她也怕儿子醒了会哭,或是从摇篮里爬出来摔倒了的,还有就是把屎啊尿啊的弄在摇篮里也麻烦啊!
想着想着,就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回到家,把背篓一放下,就轻轻地走到摇篮旁看了看,还好这次儿子挺争气的,没有醒,才松了口气!
想着儿子还会再睡一会儿,那就再去背一次吧!其实在农村都是这样的,农忙的时候,女的都要去地里干活,都是把孩子放在家里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啊!
等妈妈第二次到地里时,爸爸已经把一堆玉米放在地上,见妈妈来了,就关心地问道:“康娃,没醒吗?”
“嗯,还没了!”说完,就把地上的玉米往背篓里捡。
装满后,就叫道:“啊真,你过来帮我扶一下背篓,我好背起来。”
他走过去,边帮她扶边说道:“你别那么急,在路上累了就歇会,知道吗?”
听着他关心的话,她故意敷衍着:“会的啦,会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