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行回道:“你懂个屁,我这叫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你看如今的我,像个胸无点墨之人吗?你这般的猪脑,十个不如我一个。”
姬灵气得又一巴掌拍在他头上,凶道:“你脑子厉害,何不把子诗追到手?说个话都不敢,还非得我去传。”
姬行很自信的说道:“我那是没时间,你放心,子诗迟早会是你嫂子。不过当务之急是救郑国。”
韩军大帐,公仲明接到斥候回报:“将军,城外已汇集了近三万郑军,但公子行又让其全部返回,现只剩两千骑兵。”
韩军副将立刻问道:“将军,公子行此举何意?”
公仲明叹道:“公子行知我军伤亡惨重,城内勇士也被歼灭,新郑已能自保。恐我军转而攻打其它城邑,也恐它国趁虚而入,固让各援军回原地。”
韩军副将又问:“我军今日还攻城否?”
公仲明继续叹道:“攻也无益,还徒增伤亡,未想到郑国防范如此周密。”
韩军副将却不以为然:“郑国应已中计,不然其国君不会带走两万精兵,我护送礼品士兵也不能潜入城内放火,公子行也不会冲忙调兵来援,见新郑无险后,又遣其回防。”
公仲明认为副将分析得非常在理,仔细想了会后,说道:“将军所言极是,公子行像是早知我军安排,却无力应对。调援军也是在我军抵达郑国之后,因是无权直接调兵,只能等事情发生后,以救新郑之名召集军队。”
韩军副将非常遗憾的说:“唉,事已至此,仍等王上决断吧。”
公仲明也不敢撤军,只能等了,但还是心有不甘的说:“若举全国之力,也能灭郑,但得不偿失。若王上能说动魏、赵两国一起攻郑,虽然韩国所得少了许多,但也不失为一策。”
过了不久,公仲明又接到国内斥候来报:“我军粮道已被郑军尽毁,郑军一支六千人队伍,已从我国边境返回。”
韩军副将立刻问道:“将军,是否派兵截杀?”
公仲明摇头道:“粮道已毁,无此必要。区区几千人,固然派兵,其也可分成若干小股逃回去。”
韩军副将又道:“等王上回复,至少要七八天,不过我军粮草也能撑十余天。”
公仲明还是有点不死心,不想就这样算了,突然心生一计:“我等不与公子行议和,进城与郑国太子议和,也可一探城内虚实。”
韩军副将立刻赞同:“也对,看潜入城内勇士是否真的全被歼灭。”
于是公仲明派了使者进城,向郑国太子提出议和请求。
但不一会,姬行带人过来了,也向公仲明请求议和。
公仲明直接回绝:“行公子,现新郑最高统帅为郑国太子,我军只能与太子议和,且已派使者进城求见,请见谅!”
“也行,我在一旁等消息。”姬行心道:不就是想探城内军情,我不如也派人进城与太子交流下军情,便试探性问道:“将军需要我派人引荐否?”
“不用。”公仲明知道姬行用意,便断然拒绝,绝不会让城内外郑军互相取得联系。
姬行又想顺便泡下妞,讨好下子诗,便道:“我城内有一喜欢女子,恐其惊慌,想修书一封,略表安慰。请将军遣人送去,可否?”
心想:反正你也要偷偷派人与城内潜伏士兵联络,我正好给你一个机会,好让你进城后有理由分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