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开业典礼(2 / 2)北伐天下志首页

“以前我们是资金不够,没能买多少板材。现在银子到手,我们已在加紧赶制。昨天忙了一天,新赶制出二十两。当然,这点今日肯定不够。不过大家请放心,买两辆以上之人,可优先选取一辆。剩下的每辆交五两银子定金,保证在一个月之内,给你们送到府上去。”

有人喜欢有人愁,交定金大家倒是无所谓。在小厅中的大半人都要买多辆,少数人才买一辆。一个年青下人不乐意了:

“我卢府现在只有一个三岁大的少爷,买多了也是浪费。周兄弟的意思,我们买一辆的今日就拿不到货了?”

周复生也是没办法,他们现在运了两千两的板材来。这些板材全是改好的半成品,由汪鹤年、冯七两人出面赊的。

以前有木材没经验,那些木匠又很小心,平均每人两三天才能做一辆。现在大家都有经验了,又招了八个木匠,二十五人,每天至少能做二十辆。一个月的时间,周复生很有信心能完成任务。

“大家放心,我会优先考虑你们没得到车的人。绝不超过十天就能得到,在十天得到车的,每辆车可少收一两银子。十天以后得到车的,每辆车少收二两。一个月后得到车的,每辆车少收三两。”

这些人的主人虽不将一二两银子放在心里,对这些下人来说仍是一笔不错的收入。不少人脸色终于平静下来,肖勇听着心痛,连正事也忘了说。待他想起时,外面传来一阵喊声:

“京府衙门郑大人驾到。”

“各位,失陪一下。”周复生心里虽有些奇怪,脸上看不出忧喜。里面出去迎接的人很少,这些不并不是不知道郑大人是谁,一个两鬓半白的老头说:

“郑丰绩怕不是他们请来的吧!人家开业,他来凑什么热闹?”

“张老哥说得是,他们要请也是请林大人,哪会请一个属官?”一个中年男子颇为认同,走到老头旁边悄悄说:

“听说这位郑判官颇喜欢黄白之物,怕是捞油水来了。”

周复生这一辈子,见的最大官只是个县令。他虽不认识郑大人,在京府能称为大人的,想来不比县令小。来到郑丰绩面前,朝对方抱拳行了个礼:

“周复生见过郑大人?”

平民不可能个个都懂礼,郑丰绩没在意周复生的礼数。他看了眼四周,发现这里起码聚了三百人。面色为之一沉,指了一圈:

“京城重地,你们私自聚这么多人要干什么?”

周复生听得直想骂娘,旁边的汪鹤年笑着说:

“郑大人,今日是我平治街童车坊开业,也是我们第一批童车的买卖之日。这些客人是来这里买车。买卖嘛、当然人越多越好,大人里面请。”

汪鹤年说得天衣无缝,郑丰绩想找麻烦也找不到。刚走到大门口,周复生将他挡住:

“既然大人已到,我们也没必要耽搁时间了。今日开业,我们举行了一个小仪式,请郑大人先为大家讲几句话如何?”

郑丰绩呆了呆,他见里面有几个认识之人。有些当官的心急要得到童车,派了管家亲自来取。就算不认识的,他也能想到,里面这几十个,怕都不是一般人家的下人。怕闹笑话,瞪了眼周复生:

“你找本官说什么?”

“草包,”周复生暗自骂了句,将郑丰绩拉到一旁:

“大人是这里的父母官,我们在京城最穷的地方建造大型作坊,要招不少人,岂不是解决了一部分人的生计问题?大家有了事做,还能让那些失足走上歪路之人重新做人,减轻京城的治安负担。这些都是政绩,大人今日必须要参加进来。我们也会说得到大人的帮助,才能建起童车坊。”

郑丰绩原本对周复生拉扯自己颇有些恼火,听完周复生的话,两眼发直,拍了拍周复生的肩。有周复生的指点,他的反应一点不慢,站在中间的方桌前:

“今日是平治街童车坊开业典礼,大家能来捧场,我在这里多谢大家了。在这里的就算不是京城人,想必也在京城呆过一段时间。平治街乃至这维民街是富是贫,我想大家也都知道。我作为京府衙门的判官,掌审察文移簿籍,深知这里的情况。有些人意志不坚,为生活所迫,走上歪路,更多的百姓虽勤劳,要去远方做工维持生计。

现在好了,童车坊成立,能解决许多人的生计。我以前虽只是略近绵力,我承诺大家,一定大力支持平治街童车坊,将其发展成为一个更大的作坊,收更多的人,使那些曾经走上歪路的人回头,让百姓不再去远处奔波,在家门口做事,同样能解决温饱。在此,我再次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