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扩沉着一张冷脸,眉间有些紧凑,周复生一眼就能看出对方心情不怎么样。众臣一番见礼完,李沐第一个站出来:
“皇上,京府九县不少地方遭受雪灾,万幸其它地方要稍好些。周边有不少百姓涌入京城,京府接连施粥救济,吃的基本能解决问题。只是住的地方难找,许多百姓只能挤在街道两边。再这样下去,只怕有百姓受不住冷冻。”
周复生有些鄙视李沐,他听几个丫鬟说过京府施粥之事,最多只能比得上两三家大户,对方将功劳一把全捞下。还好总算有些良心,知道百姓没地方住。
这些事赵扩已经知道,挥了挥手:
“大家商量看如何解决,只要不出现饿死冻死之民,有什么办法都可以说出来。”
赵扩说完,不少人开始窃窃私语起来。周复生看得很清楚,这里上朝并不像一些电视上那样,大家站成一个方队,周复生在最后面,就在门口,溜出去十分方便。前方除遥远的皇上和两个执扇宫女、一个太监,全都只能看到背影。没议论多久,韩侂胄说:
“吃的尚可开仓救济,住的地方不好办。可令京府衙门去劝说京城屋多人少的百姓,看能不能挤挤。另外朝廷这边也可以搭建一些便篷,只要能遮住雪即可,也能解决一些人。”
韩侂胄一说,周复生才发现少了一人、余端礼今日没来。他不来,韩侂胄自然是首个发话之人。
韩侂胄这番安排得到不少官员附合,赵扩也颇为赞赏。朝下面的队伍扫去,见门口一个脑袋转来转去,在那里东张西望,看了一会才发现是周复生。原本消了些的怒气又回升几分,指着周复生:
“周爱卿在看什么?莫非有什么更好的主意?不认同韩爱卿之言?”
周复生吓了一跳,他正在想这座大殿大概有多少平方,要是用来做生意,一定胜过五星级的商楼。他也不知道回话要走出几步,就在原地低着脑袋回答:
“的确不认同韩相之言。”
原本只有一半的回头率,周复生这句话说完,所有人都转身朝他看来。一些亲友满是担心,韩侂胄知道他的本事,不认为他会没更好的办法,带着几分怒意说:
“你第一次来上朝,有些规矩不懂也可以原谅。有什么好的主意就说出来,非要等到皇上问你才开口?”
“老狐狸,”周复生暗自在心里骂了一句,抬起头回答:
“何必搞得那么麻烦?不说搭便篷,请去其他人家里住,对方不乐意,有可能还会发生一些问题。军营中有没有行军帐篷?”
赵扩眼睛一亮,怒火尽消:
“当然有,这个主意不错,划定几个区域让百姓住在帐篷里面,一是方便管理,二也可以集中起来救济。”
“的确是个好方法,”周必大捧场:
“就算帐篷有些损失,大不了缝补好就可以了,总比重新搭便篷好些。”
周复生有些惊讶,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大家居然没有想到?这也怪不得大家,军中之物皇帝不发话,谁也不敢动,下意识都没从那方面去想。一个大家认为很复杂的问题,被周复生轻松解决。周必大趁热打铁:
“用帐篷毕竟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永远解决难民吃住的问题?”
所有人都呆住了,这个问题是历朝历代都无法解决的,简直是难如登天。没人相信周复生能解决,见周复生在考虑,韩侂胄的手下大将刘三杰站出来:
“周相这么说,想必周大人已经有方法了。这可是大功一件,满朝文武谁也没法,就连皇上也迫切想解决这个难题,莫非周大人还要让皇上亲自问一遍才肯回答?”
没等周复生开口,赵扩站起来:
“周爱卿要是有方法,尽可说出来。就算行不通,朕也不会怪罪。”
对周复生来说,这个问题也十分复杂,又想了一会,才开始他的长篇大论:
“下官即将要说办法,下官说话时,大家不要插话,有什么质问,待下官说完后再提。这件事比刚才那件要难得多,总共有三个步骤:其一,在城外建一座孤弱人员救助区,里面的规划统一设计,起码要有一个县城那么大。只收留孤、残、无依的老弱妇孺。大家出力,此事并不难。
其二,多建作坊,不少大人可能知道,作坊多了,招工的地方就多,能解决大部分有能力干活之人。目前庆王府在维民街建了两个童车坊、与周太兴合建两个孝行车坊,准备又建三个大型的作坊。各位的亲朋要是有意建作坊,不妨与我联系,这方面我还是有些经验。
其三,孤弱人员救助区是个不小的包袱,每年花费不少,看如今朝廷?可能难以承受如此大一笔资金。这些资金从哪里来?我有办法。”
周复生说完,大家傻傻等了一会,见他没话了,顿时铺天盖地的质问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