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东宫之争(上)(2 / 2)晋辞首页

期间,司马炎问他,卿觉得太子如何?

荀勖道,“太子宅心仁厚,英明果毅,颇具陛下风范,假以时日,必成一代明君,德比尧舜尚未可知也。”

“朕听说,朝中一干大臣都在支持皇弟。”司马炎表面上装作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他想探探荀勖口风。

“敢言齐王当立者,必是乱臣贼子!”。他早把皇帝所想猜了个透,如果他属意齐王,就不会命他出镇凉州了,原因显而易见。

“卿未免过于武断了些,齐王有勇有谋,乃朕一母同胞手足,朕百年之后传位于他也未尝不可。只是太子...”

提起太子,司马炎兴致全无。沉默半晌,他令小黄门取来纸笔,一炷香工夫便写了满满一篇,尽是治国、为人方面的考题。

“把这张纸交给太子,限一个时辰内答完,你在旁监视,他人切不可干涉。”

荀勖得令,立即前往东宫。

荀勖前脚离开,太宰张华后脚赶到。张华处事稳重大度,不偏不倚,朝中大臣尽皆景仰,当年伐吴之时,朝中大臣皆言不可,唯张华不为所动,力劝皇帝发兵,这才有了天下一统。司马炎想听听张华的意思。

张华道,“齐王文武双全,乃皇位不二人选,太子心地单纯,处理政事,还是差了些。”司马炎沉默半晌,心里那团麻更加纷乱。只得摆手让张华退下,想单独待会儿。

皇太子正在苦学圣贤之道,旁边还有几个皇子,司马冏尚不到开蒙年岁,却也在一旁摇头晃脑,他还不及桌高,捧着一本《孟子》,咿咿呀呀不知在读些什么。齐王妃贾荃收到家书后,迫不及待地把儿子带到司空府,拜卫瓘为师,以后就随兄长们晨钟暮鼓。

荀勖屏退众人,从袖筒里拿出考题,和卫瓘商量对策,贾南风正在屋外晒太阳,见卫瓘到来,行了个礼,也进入屋内,东宫的大事小情,她从来不知避讳。

卫瓘的意思是,众人回避,独留太子一人答题,这乃是陛下本意。荀勖和贾南风坚决反对,太子几斤几两,他们一清二楚,如果真让他自食其力,这太子也就不用当了,赶明儿,封个不大不小的王,滚回封地算了。

贾南风鼻子里哼哼着,“我说卫大人,您这是不打算要这个弟子啦?若要他亲自动手,陛下看到肯定大发雷霆,你这师父当得是个什么玩意儿?”

卫瓘气得满脸通红,却也不好发作。荀勖急忙打圆场,“卫大人,太子虽然愚钝了些,但宅心仁厚,以后咱们多教着些,假以时日,太子必能开窍,卫大人就帮帮太子吧!”

卫瓘拧不过二人,正要亲自捉刀,贾南风及时制止,将太子请进来。于是,一份由卫瓘口述,司马衷操刀的答卷便倚马可待了。答卷虽然字迹潦草,但意思明确,不失为一篇好文。三人仔细端详半晌,这才札好,交由荀勖带入内宫。

荀勖一路小跑,赶到门口时,刚巧看到张华。荀勖匀匀气息,打个招呼,大步踏入内宫。

司马攸正坐在大理石凉凳上怔怔发呆。

“禀陛下,太子已全部答完,用时一个时辰又三刻,请陛下过目。”

司马炎打开纸卷,面色渐渐由阴转晴。

“此乃太子所写?”

“臣一直在旁监视,千真万确。”

司马炎大喜,字迹虽然潦草些,但立意明确,切中要害。虽谈不上满纸风华,但在天下读书人中也能崭露头角了,不需要他做一个开创之君,守成足矣。

司马炎心中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