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何许人也,那可是大名鼎鼎的三国第一猛将,这老汉竟然说随手打个满地找牙,真是吹牛不带打草稿的。
见陆南一脸的不相信,赶车老汉两眼一瞪,怒道:“小子,看不起人是不?”
“好了吕远,莫要惊着了从之,这些年你一直跟在我的身边,也没做什么斩将立功的事情,外面不知你的名号很正常。”蔡邕制止住了赶车老汉。
清了清嗓子,又对陆南介绍道:“管家名叫吕常,字文仙,这个咋咋呼呼的遭老头子叫吕远,字武仙,这些年一直在替老夫看门护院,这两人可是大有来头。”
“哦?愿闻其详。”陆南心中疑惑,实在想不起来三国里何时有过这么两个人物,但听蔡邕说的郑重无比,不由的好奇心大起。
“呵呵。”蔡邕故作神秘的笑道,“你可先猜猜这二人的年纪。”
陆南仔细打量着吕常吕远,吕常自从进屋便一直在老神在在的闭目养神,一副仙风道骨,世外高人的模样,实在看不出年岁,倒是吕远,虽头发花白,背却打的挺直,精神抖擞,年纪应该不算太大,这两人又长得一模一样,定是双胞胎兄弟,陆南心中有了计较,开口道:“我猜应该在六十岁上下。”
“啥?”吕远一听,吹胡子瞪眼道:“你这娃子,年纪轻轻的眼睛怎么就花了?六十岁的毛娃子给老汉当孙子都还嫌小。”
“六十岁,毛娃子?”陆南诧异,这老汉怎么越来越能吹了。
吕远看到陆南惊疑的表情,以为被自己给吓住了,得意无比,高昂着的脑袋都快与天花板平行了,洋洋得意的说道:“老汉不才,今年一百二十有七矣。”
“噗……!你太能吹了。”陆南实在忍不住了,噗笑道。
别说寿命普遍不长的汉代了,就是科技发达的前世,也没听说过有几个能活到一百二十七岁,偶尔有那么一两个老寿星能勉强熬到一百一二十岁已经是不得了了,那都是各家媒体争相报道,举世瞩目的老祖宗级别的人物了,而且也早都是油尽灯枯,行动不便,靠后人精心照料数着日子过的,绝不可能像这般精神抖擞。
“吹?哼!老汉懒得跟你这种没见识的小娃娃浪费口舌。”吕远气愤无比,额了一眼陆南,气鼓鼓的跑到吕常身边,双手怀抱在胸前,学着吕常的模样闭目养神去了,不想再和没见识的陆南搭话。
这时蔡邕轻声咳了咳,道:“虽然听上去有点惊世骇俗,但他说的确是实情。”
这回轮到陆南震惊了,他知道蔡邕绝不会诓骗自己,不由的再次细细打量吕常吕远,怎么看也看不出来这两人能有这么大的岁数。
“哼!”吕远面无表情的哼了一声,闭着眼睛不再多说什么。
“老夫能有幸得两位异士跟随,这中间还有一个典故。”蔡邕言道。
此刻陆南好奇心大起,迫不及待的问道:“能否说来听听?”
蔡邕捋了捋胡须,不紧不慢的开始讲述:“这事说起来有些天方夜谭,大约十三年前,我遭奸人陷害,亡命于江湖,后定居吴地,一日心中烦闷,便乘船游于钱塘,一时心中感慨万千,便取琴抚奏了一曲,没想到一曲奏完,竟有人拍手叫好,我急睁眼看时,船上竟不知何时多了三人,当时天色将晚,江中雾气蒙蒙,除了我与两位小仆所驾小船再无他物,这三人就这样凭空出现在了船上,拍手叫好的那人手持拂尘,鹤发童颜,那容颜比之画中谪仙也不遑多让,我从未见过那等出尘脱俗之人。”
说到这,蔡邕起身,背负着双手走到堂下,望着门外蔚蓝的天空有些出神,陆南也不敢打扰,在一旁静静的等候着。
良久,蔡邕才回过神来,继续言道:“那人自称是南华老仙。”
“怎么可能?”陆南惊呼。
作为正宗历史系毕业的高才生,彻头彻尾的无神论者,他清楚的记得南华老仙不过是演义里的人物,按那本家喻户晓的名著所写,南华老仙赠与张角三兄弟一本名叫太平要术的仙书,造就了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拉开了乱世的序幕。
他一直坚信,这不过是作者为了烘托气氛,增加作品的传奇度杜撰出来的,打死他也不能相信这个所谓的仙人真的存在。
“当时我与你的反应一样。”蔡邕笑道。
“无知俗子!”吕远忽然冷不丁冒了这么一句,又老神在在的装作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闭目养神去了,脸上隐隐挂着一丝得意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