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则是在岸边唠嗑聊天,传播着各种小道消息。
“看到没,那个就是方琴家的小崽子,把这一整片塘都给包下来了。”一身形佝偻的老大爷指着李渺道。
“不止这,我听说小渺还包了北边的荒山,从他二舅手机接过来的,气魄大着呢。”
面目和善的大妈用惊奇的语气说着,像是在传播什么了不起的乡村传说。
“不是听说这孩子刚毕业吗,怎么突然回来了,还搞这么大阵仗。”有人问道。
“这你就不懂了吧,现在时兴回乡创业,我看电视上的节目,他们大学生回来养鸡养鸭,一年挣大几十万呢。”
“嚯,那真是厉害,有学问的就是不一样。”
老人们说说笑笑,将事情传变了味儿,简直要把李渺说成农村致富经里的人物典型。
“切,一个破二本出来的,能有啥学问。”
语气不善的声音传来,说话的是一个身穿黑色T恤的年轻人,他望着忙得热火朝天的鱼塘,轻蔑道:
“李渺这小子的底细我还不清楚?大学学的什么鬼机械专业,跟养殖一毛钱关系也没有。不是我咒他,一上手就搞这么大,不赔个精光算他运气好!”
“哎,承德你说话怎么这么欠呢,小渺家招你惹你了,这么说人家。”
一旁的老人看不过眼,指着熊承德开口训斥。大妈们也搭腔附和,掐着腰跟他理论。
“乡里乡亲的,好话不说说赖话,熊大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心眼小的儿子。说人家是破二本,咋没见你考上?”
熊承德爷爷一共三个儿子,他父亲就是其中最年长的那个,所以被村里人称作熊大。
看到老人们纷纷出言讥讽,熊承德涨红了脸,“你们懂个啥!我自己也养鱼,头年养的哪个不是一死一片,就他能耐,不怕赔掉裤衩。”
“行了行了,你赶快回家去吧,仔细你那点泥鳅,别又全都跑没了!”
众人哈哈大笑,熊承德也是搞养殖的,现在已经五六个年头了,只不过养的不是家鱼,而是泥鳅。
他头两年经验不足,不晓得泥鳅爱乱钻,没有做防逃设备,一池泥鳅逃个精光,总是被大家打趣。
此时提出来,正是戳他的痛处,他羞恼地哼了一声,放话道:“好心当做驴肝肺,你们瞧着吧,他这要能不亏本,我名字倒过来写!”
说完就灰溜溜走了,惹得众人发出一阵嘘声。
“哇,逮着一条大鳖!”
塘中骤然传来一阵欢呼,人们的目光被吸引而去,只见一个年轻人捧着条大王八,高高举起。
“还真是,这么大一条!”
四周响起惊叹声,这条大鳖重有二十来斤,看着有脸盆那么大。被人抓住后,四肢挣扎着乱动,头往左右伸出,想要咬那人的手。
“这娃子运气真不赖,这种大鳖精都能碰上!”
野生王八价格很贵,一百多块一斤,更别说这种长寿大鳖,就这么一条,怕是能卖五六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