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珊忧心忡忡道:“那米好买张都头就买来了,我们认出高价的。小师傅你就能买得来?”
杨淩正色道:“佛法无边,感化众生正是我佛门所长,蓝小姐无需忧心。”
说着向远处招手,顾小三颠儿颠儿跑了过来。
杨淩吩咐道:“你到里面去和他们谈一谈,我大通寺每天从他们买一千斤米,看看可否。”说着使了个眼色。
顾小三很伶俐,马上挤进人群,一会儿就回来汇报:“掌院,那个有米的人愿意匀出米来赈济流民。”
蓝珊有了喜色道:“如此甚好。只是粥棚在三星观门前,怕是不妥。”
和尚道士虽然都是出家人,可是施主就那么多,当然是竞争对手,所以向来不算和睦。蓝珊担心大通寺有忌讳,寺庙好名,万一名气归三星观了,大通寺可未必愿意。
杨淩连忙摆手道:“不必那样麻烦。佛道殊途同归,都是慈悲为本。我只有一个要求:粥棚不要动,只需在粥棚上拉上横幅,写上大通寺施粥处即可。”
杨淩是个地道小人,嫉恨当年松静羞辱他的事,今天能把和尚的粥棚摆在道士的门口,总算出了一口气,怎么能愿意挪地方?
蓝珊当即应承下来。粥棚是她指挥人搭的,她不觉得和尚在道观门口舍粥有什么大不了。
粥棚在三星观外,又不是三星观的土地,三星观有什么资格反对?
更何况这一次救灾三星观一点儿不主动,不是自己催促,恐怕三星观就得过且过了。
正好大通寺给他们树立一个榜样,让他们看看人家佛门是怎样心怀百姓的。她立刻安排阿福去办事。
所以说半信不信的信徒最坑人,蓝珊关键时刻就黑了一把三星观。
大事定下来了,蓝珊也有了笑容,问道:“还不知这位掌院法号怎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