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章 新店开张(2 / 2)平河第一村首页

李中山和村委几人一方面在创造条件帮助村里脱贫,另一方面也在千方百计地利用现有条件去增加村民们的收入,比如开网店卖毛竹笋。

毛竹又称楠竹,在以前经济困难的时代曾是战略物资,所以那时候国家才大力号召种植,大石桥村也是在那时响应号召扩大种植的,并最终达到现在几百亩的规模。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钢铁产量的提高,大石桥村的毛竹就渐渐地退出市场,后来以至于连卖出去都难,甚至到最后只剩制作农家工具一个用途了。

所以当村民们一听说毛竹笋也能当蔬菜卖的时候,那是相当意外的;他们当然知道毛竹笋是可以吃的,但是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还有人愿意花钱买它们。

李中山几人一边给有毛竹园的村民们提前打招呼,让他们做好挖笋的准备,另一边忙着申请营业执照和网店。等到一切都办好之后,又是一个星期的时间过去了。

这时村委几人除了在界山上轮流值班以外,又都开始忙着往外推销起毛竹笋来。

不过这次唱主角的却不是李中山了,而是黄会计的本家侄子黄学武。因为网店的营销不同于传统的市场营销,黄学武就结合以前在网店打工的经验和毛竹笋的特点,特别提出了几个建议。

比如第一个就是可以明确地告诉买家,下单之后才会去挖笋,这样既能完美地掩盖发货速度慢的问题,又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竹笋的新鲜度,但最重要的是,买家一般都能接受这个理由。

第二个就是开店的促销活动;在进行多天的市场调查之后,黄学武建议可以按八斤竹笋包邮价五十元做促销活动,这样算下来再扣除物流成本,村民们卖出价就差不多有五元一斤了。

第三个就是发动亲戚朋友们捧场,并在收到货之后给予好评,这样才能将店铺的排名快速提升上去。

所以几乎是网店刚一开张,李中山和黄国勇就开始发动各自的人脉对网店进行宣传和推销。李中山能发动的自然就是父母亲戚和大学高中同学了,尤其是李母,在尝过大石桥村的毛竹笋之后,对推销之事比李中山还要热心。

黄国勇则重点向他那一大帮同学和师兄师姐们推销,他们中间有一些懂行的专家,只凭几张张照片和一些简单的介绍,就能看出毛竹笋背后隐藏的品质,所以黄国勇推销起来也比较容易。

不过黄学武特别提到,在介绍别人下单时不能直接搜索店铺名称,一定要有关键字搜索,否则系统有可能判定网店在刷单,这样反而不利于网店的长远发展。

所以几人经过简单讨论,就把搜索关键字确定为“现挖现卖”和“脆爽可口”,这样别人在搜索这些关键字之后,很容易就能找到大石桥村的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