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东市还是西市周围,都有不少的酒楼,甚至在长安城外建立的副城区,依然活跃着大大小小不少的酒楼。
要合作,当然不能选小的,这样影响力很是有限。
王匡打算先去实地看看,明天顺带去萧府拜访一下,这个合伙人可不能忘了,他转念想到了上次孔光的邀请,孔光的住处其实离萧家没隔着几条街,顺带请教一些事。
至于送什么礼,王匡牵着小红,望着进出厨房的女眷,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他没有理由放过这么好的推销条件。
萧家和孔家,在长安里也算是权贵,若是能借机小小的宣传一下,能节约不少的“广告费”。
不过下午吃饭的时候,王匡本来愉悦的心情,随着母亲那张愁云惨淡的脸,也在慢慢的消失。
母亲有心事!
还没等王匡开口,增母就以商量的语气说道:“匡儿啊!我打算十三回你舅舅家看看,你也好些年没见舅舅了!”
对于这个舅舅,王匡印象不深,他凭借原身的记忆大体记得,他的舅舅三年前也在长安有了房产,听说还谋了个小吏的官职。但王匡对这个舅舅并没有什么好感,听母亲讲过,在她还是十岁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家里吃的不够,她就被卖到了安汉公府,幸好后面机缘巧合下怀了王匡,日子才慢慢的变好。
而买了增母的人,正是这个舅舅,增宿。
但到底还是亲兄妹,毕竟这么多年过去,儿子都十四岁了,当母亲要去舅舅家的时候,王匡果断的同意跟着她一起去。
“孩儿愿与母亲同去……舅舅家。”王匡心里也叹了口气,万恶的旧社会,买卖奴婢这种事情在底层尤为常见,他能体会母亲包括很多人,在当时的那种无助。
母亲将时间定在十三号,这并不影响王匡接下来的激化。
十一号一有空闲,他就差仆人给萧府递了拜帖,等有了回信后,第二日便带着宋山前去,手里提的礼物自然不落俗套,是家里新产的汤圆。
马车在街上走的很慢,充当车夫的宋山在旁边娓娓而谈,饥荒无助的时候,他同样在城里做过乞丐,用施舍来的食物招呼那些素不相识的兄弟姐妹。
“在东大街这边最大的酒楼就是最闲楼,听说里面的酒是全长安最好的,但要价非常贵,出入的大多是权贵。”
“南面最好的是樊楼,据传是来自南阳的巨贾樊氏修建的,樊氏商会好像和樊楼也有些联系。”
……
王匡坐在马车里,听着宋山的汇报,一边有兴趣的打量着。
说起来让人有些悲伤,作为王家庄子的主人,年入近千贯的大汉富豪,他还没有去过这些酒楼挥霍过,所挣到的钱要不攒着,要不全部用去发展新的产业,比如铁器作坊,囤地种粮食,剩下的就在宋山的安排下资助那些逃荒的人。
当然,对于一个在后世吃过山珍海味,偶尔喝过名酒的人来说,大汉的那些美食美酒似乎也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或者,可以试着把炒菜传播开?
转过一个弯,萧府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