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一切的定论,需要等到几个月之后才可以揭晓。
辅公祏正式宣布造反了,那么李唐那边自然就不能坐视不管了。
消息刚刚传到长安,最先震惊不是李渊,而是杜伏威。
杜伏威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临走之前安排的计划居然会失败,更重要的是,辅公祏的行动快的也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毕竟辅公祏是自己的大哥,而且当初还是自己把他留在淮南的,现在闹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儿,李渊会不会怀疑自己是故意这么干的?
杜伏威本想向李渊好好解释解释,可是他明锐的政治直觉告诉他,不能这么做。
如果不解释的话,可能还没有事儿,可是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找李渊说明情况,到时候可就是往枪口上撞了。
李渊肯定心想,你早不来解释,玩不来解释,偏偏现在过来解释,这分明就是早就知道辅公祏会搞事儿,既然你知道,那必定是你授意的。
杜伏威就怕李渊会往这个方面去想,所以思前想后,杜伏威决定在这个关键时刻保持沉默。
他还是继续练着自己的仙丹,完全摆出一副爱怎么着怎么着,反正我不在乎,也不关心的态度。
李渊看杜伏威这边没什么动静,也打消了对杜伏威的怀疑,转而开始想策略去对付辅公祏。
淮南是个好地方,经济发达不说,而且粮食储备也充足,如果要是随便派个不入流的人去讨伐,保不齐也是石沉大海,李渊觉得,淮南的势力如此强大,还是派点能力比较强的人去讨伐能够保险一点。
所以李渊敲定了一个人选。
首先是赵郡王李孝恭,这个人李世民的堂兄,也是李渊的侄儿,论血统,比较纯正,而且忠心于李唐毕竟是自家人,论能力,先后剿灭朱粲,萧铣等割据势力,手里面也是有两把刷子的。
李渊用这个人的目的也很简单,忠诚,可靠。
李孝恭是绝对忠心于李唐的,而且江淮这么大的地盘,如果让关系不太近的人去平叛,别到时候平叛不成,反过来和反贼搅和在一起,那可就不太好玩了。
所以,用外人还不如用自己人保险。
当时担任襄州道行台仆射的李孝恭得到李渊诏命之后,立马带着水师部队直奔江州而去。而随行的还有岭南道大使李靖、怀州总管黄君汉、齐州总管李勣徐世勣。
李靖从交州、广州、泉州、桂州带了一票人马北上直奔宣州,而黄君汉则集结部队直扑谯州和亳州,李勣则带着齐州的人马直奔淮州和泗州而去,准备以四路人马围殴辅公祏。
作为本次征讨的总指挥,李孝恭在临行之前,给大家办了一场壮行宴,目的就是鼓舞大家早点打赢,早点回家。
可是这场宴会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点小小的插曲。
当时大家正在喝酒的时候,士兵来给李孝恭倒酒,本来是好好的酒水,刚倒入碗里面就变成了血色,顿时把众人都吓了一大跳。
在出征前出现这种看着不太吉利的征兆,是个人都觉得这不是什么好事,于是很多人都劝李孝恭再推迟点时日出兵。
可李孝恭却并不当回事儿,甚至他还认为这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吉兆。
所以,李孝恭给在座的诸位大将说了一番话。
“酒水变血色,这不正是好事儿?正好预示着辅公祏必然败亡!”
败亡?你李孝恭难道是算命的?居然还能算出这种现象可以预示辅公祏失败,这是谁给你的自信和勇气?
李孝恭对于打败辅公祏,也没有必然的信心,不过既然是主帅,那就必须要把军心稳住,尤其是这种很容易让人分心的现象,李孝恭必须想办法把这个谎话给圆了。
只要自己的部队不乱,那么李孝恭的第一个任务就完成了。
稳定了军心之后李孝恭开始全面策划进攻辅公祏,而辅公祏这边也在积极准备着迎接李孝恭等人的大军。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癸未九月十五日,辅公祏开始了自己计划。
他派遣之前杜伏威手下的老将徐绍宗和陈正通前去攻打海州和寿阳,并以此为自己开脱战略缓冲地带,以此对李孝恭的部队形成僵持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