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二章 厨艺比赛和甜醅子(1 / 2)食色生香,一品美味小厨娘首页

“帖子我收下,回去告诉你们老板,届时我们客来轩会到场的。”梁十七把帖子按在桌面上。

送信的伙计目的达到,不由松了口气,拱手道:“那小人便不多打扰了,告辞。”

梁十七客气点头:“有劳。”

伙计走后,在墙背后听了半天的崔钰转身走出来,一甩衣摆坐下,挪过帖子打开瞄了眼:“嫂夫人,你不怕人家坑你啊?”

梁十七托着下巴撇嘴:“这有什么好坑的,随便去打听打听就能知道真假,没必要。”

她目不转睛地盯着门口,心想,都一天了,杨鸿云怎么还不回来,驿站的账目有那么难点清?

崔钰见梁十七兴致缺缺,就知道她对这种赛事不是很感兴趣。

不过也是,杀鸡焉用牛刀。

如今汉口县那些酒楼老板都眼巴巴等着梁十七卖菜谱呢,他们的厨子学的都是梁十七的菜,她去比赛不诚心欺负人么。

说起来也算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初梁十七决定卖菜谱是为缓和其他酒楼对客来轩的排挤,给他们找点事情做,免得他们整天对客来轩虎视眈眈。

没想到,买了菜谱的酒楼沾了客来轩的名头,生意一下子就红火起来。

那些老板一开始还在背地里骂崔钰是黑心商人,有他们死对头的风范,其他厨子对梁十七也是打从心里不服气,一个小丫头片子,厨艺怎么可能比得过他们数十载的苦心孤诣,潜心钻研。

老板买来菜谱又如何,他们绝对不会去学!

然后啪啪打脸。

梁十七的菜谱,真香!

在大周朝,由于器皿和油产低价高,寻常百姓连基本的“炒”都很难做到,大多都是烤、蒸、水煮,而其中又属“烤”最为常见,也最为简单,看满大街卖胡饼的摊贩就知道。

大户人家和酒楼客栈比普通人家更讲究一些,厨子烹制技法五花八门。

可他们花样再多,也比不过梁十七脑子里想法多,他们学过梁十七的菜谱后,才明白什么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再加上梁十七为人厚道,卖掉的三道菜除了甜皮鸭之外,她承诺其他两道三个月里都不会出现在客来轩的点菜单里,这让拍下菜谱的几位老板内心十分舒坦。

他们之所以会邀请客来轩参加厨艺大赛,也是有这层关系在。

当然,崔钰并不知道他们的想法,他扫过请柬下方的一行字,愣了。

“嫂夫人。”

“嗯?”

“他们没让你参赛,而是邀请你去当评审。”还挺有自知之明,崔钰想。

梁十七回过神,就着崔钰指出的地方探头过去一看。

还真是!

崔钰又道:“但按方才四海酒楼伙计的说法,客来轩也有参赛名额,嫂夫人,咱们参加不?”

梁十七仍旧提不起兴趣,挥挥手:“看咱们四位大厨自己的意愿,若他们不愿去,就算了。”

以客来轩现在的规模,还是低调些比较好,她好不容易搞定汉口县的同行,可不想去临安兜一圈回头又拉来一波仇恨。

根据杨鸿云收集到的信息来看,临安酒楼林立,大多背后有靠山,能不招惹就不招惹。

在厨艺上的事情崔钰不太懂,全凭梁十七做主,他后天要回崔府一趟,问梁十七会不会做甜醅子,他想给崔桓捎带回去。

“会啊,你哥喜欢吃甜醅子?”梁十七卷起衣袖,踩凳子上在厨房柜子里找莜麦。

莜麦和燕麦很相似,常用来做面食,这个季节正是莜麦丰收的时候,梁十七看到街上有卖便屯了一些。

“也不算吧。”崔钰回忆道,“祖父被贬发配到临安,彼时临安远不如现在繁荣昌盛,跟金陵比差远了,我和我哥跟着祖父住在离临安城外很远的农庄,也是那年,我哥病发得厉害,祖父为我哥治病耗尽了积蓄,那段时间,我们日子过得特别苦,尝尝有上顿没下顿。

有一次,我跟我哥实在饿得不行,看到农庄里的小孩在吃甜醅子,就用五个铜板跟那户人家换了一碗,当时我们并不知道它叫什么,只对那味道记忆深刻,后来祖父官复原职,我在锦城又尝到同样的味道,才打听到原来它叫甜醅子。”

“不过嫂夫人你可真厉害,什么菜都会。”

梁十七笑笑:“这世上菜品千千万,我哪能都参透,行了,你别在厨房里碍手碍脚,赶紧出去。”

“得嘞,这就走。”

崔钰转身之际忽然闻到一股特殊的香味,他深嗅一口,目光凝滞在灶头上的砂锅上不动,像是要把它盯出个洞来。

“我滴个乖乖,这里头炖的是什么呀?”光闻味道他就开始忍不住咽口水。

崔钰伸手刚要触碰到砂锅盖,就被梁十七一巴掌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