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一章 香菇鲜肉烧麦(1 / 2)食色生香,一品美味小厨娘首页

连金尝了一口就说出了里头的门道,刘承福和郑正志都不禁愣住了。

尚未离去的几个食客听到连金对馅料味道如此细致的描述,在旁哈喇子流了一地,也纷纷要来一盘。

大会有规定饺子馄饨等一晚的最低数量,所以三个玉兔饺看着少,却也符合规则。

连金边吃边抬头看,瞧见那幌子,了悟:怪不得张正信要来这边,原来是玉食楼的摊铺,跟在他身后的那个年轻人不就是林家的小娃娃么,哎呀,几年不见都长这么大啦!不过,他们的厨子怎么就换了?之前可不是这两个。

旁边吃玉兔饺的食客听见连金小声嘀咕,便笑嘻嘻凑过去:“哎呀您这都不知道啊,昨个儿……”

搭话的人一五一十把林周两家的恩恩怨怨说了一遍,话语里倒没有添油加醋,但连金还是听得一愣一愣的,他常年住在临安郊外清幽的庄子里,所以不晓得城内发生的事。

他怎么也没想到董泰宁这么不要脸,趁林氏夫妇出门做生意,就联合周家欺负小辈,想把玉食楼给吞了。

不过林阳泽运道不错,有这么一批帮衬的朋友,小小的客栈卧虎藏龙啊,眼前这两个厨子,在连金看来完全不输于去年的那几个,换做他们来,未必能做出这般精致可口的玉兔饺。

而且这玉兔饺和他以前尝过的味道有点相似,于是他上前:“冒昧问一下,你们二位师承何人?”

刘承福和郑正志对视了一眼,神色似有纠结。

连金见他们为难,连忙说:“老夫就好奇问问,不答也无妨。”

“老爷您误会了,不是不能说,而是……”刘承福尴尬搔搔面颊,“她并没有让我们拜师。”

连金一听,心想,嗨呀,这年头还有这样的好人,竟然不用拜师就教人手艺!

林阳泽无言听了半晌,终于沉不住气,对连金解释:“连老,您要找的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说着,他指指隔壁。

连金瞥了眼:“胖的还是瘦的?”

林阳泽:“女的。”

连金不敢置信,一脸你是不是在框我的表情:“她才几岁啊?”

林阳泽想了想:“大概比我小一岁。”

连金倒抽了一口凉气:“我滴个乖乖!”忽然他又想起来,“刚才也是她在炒烧麦馅儿?”

林阳泽点头:“香吧?”

“香!”

其他食客也跟着点头:“岂止是香,我闻着这味儿都能吃一碗米饭!”

连金对梁十七好奇的要命,三两口吃完最后一个玉兔饺,把盘子放入摊铺旁边的木桶,掏出帕子擦了擦手。

计数的伙计瞧了他一眼,在纸上添最后一笔画成正字。

“走,咱们过去看看。”连金头招呼林阳泽和张正信,语气那叫一个着急。

张正信笑着摇摇头,轻说了句:“老顽童一个。”

“林公子,张大人。”梁十七在擀面皮,瞧见来人笑着招呼了声,再看跟着他们一起来的老者,见他长得慈眉善目,虽然不认识,也朝他微微一笑:“烧麦刚上锅蒸,您老得等一会儿。”

连金摆摆手:“无妨,刚在隔壁吃了点。”

梁十七点点头,继续擀面皮,吴贵和刘万在挑蟹肉。

他眼光不着痕迹地打量着梁十七,第一感觉就是:这女娃长得可真俊!她这个相貌,整个临安城都少有。

接着,他就被她制皮的手法给吸引住了。

就见她用小圆槌擀压开片,将槌正压着剂子中间,另一只手手指捏着,然后转动走槌,由中间向边沿滚动转圈,力道逐渐移至皮的边缘,手指轻快转动,只一眨眼,便擀完了一片,随手丢在一边。

她擀出来的烧麦皮中间略厚,边略薄,形如荷叶,干净又漂亮。

擀好后还要压花,每十张皮一摞,摞时上下对齐,大小均匀,梁十七轻轻将皮按了一下,然后右手握住走槌杆,紧贴槌肚,槌把微微向下倾斜,槌肚三分之一压在皮子的荷叶边上,左手拇指轻压着皮,食指放在案板挡在槌肚的前方,其余三指支撑在案板上,槌把插在虎口里,右手每用力向前推压一下,左手食指就挡一下,右手抬起往后退再下压往前,如此循环反复一圈。

每压一下便出一个褶,这样烧麦皮边沿就形成了麦穗状。

这压花的手法十分复杂,梁十七做起来却轻轻松松,旁人只看着她前后推着槌把,将皮绕了个圈便完成了,但里头的门道,却难以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