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崆峒山出发,本来向辽国而行,走到延安府的时候,得知辽国大军正在联合西夏王李继迁大举攻宋。”
“灵云子等人接受辽国南京府探察司萧恒德统领,这萧恒德乃是辽国大军统帅萧挞凛的次子。”
“萧挞凛统领大军在正面攻打宋国,他的儿子萧恒德带领探察司的人在宋国境内刺探情报,暗杀宋国将领等事情,里应外合,真可谓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萧恒德在宋国境内化名为萧疏,以商人身份出现,灵云子等人也跟随他来到宋国境内,执行任务。”
“于是我便决定不再前往辽国,而是在宋国境内寻找灵云子等人行踪。”
“在西北地区,我看到西夏王李继迁攻打宋国边境,向敏中大人固守城池,西夏军队一时奈何不得,便对城外宋国百姓大肆屠杀。”
“我一时怒起,便转而来到西夏军队中,潜伏多日,刺杀西夏王李继迁,割下其人头。”
“第二日,我见西夏军队群龙无首,害怕宋国军队出城追击,便立刻撤军。”
“这我才带着李继迁的人头,准备前往澶州。”
“听说宋国天子已经御驾亲征来到这里,想必那辽国南京府探察司的人,也会云集于此,找机会刺杀天子。”
“可惜的是,我还没有来得及到澶州,便听到两国已经签订协议,各自罢兵。”
“如此,南京府探察司短期内恐怕也要潜伏一段时间,甚至于会有不少人因此撤回辽国。”
“那么灵云子等人的行踪便又没了线索,恰在此时,此地突然连续发生多起采花大盗的案件。”
“我一时警觉,因为朱庐乃是灵云子门下弟子,颇受信任,这一次灵云子投靠辽国,他也在其中。”
“此人极为好色,当初在崆峒派时,受门规管理还可约束他,如今他离开门派,很有可能在外面肆意妄为。”
“为了了解详情,我特意向知情人打听,并偷偷查看了因为受辱而自杀死者的肩头痕迹,发现留下的梅花印记,乃是梅花针所刺。”
“于是我愈加确信,这个采花大盗正是本派夺命门门下败类朱庐,于是这几日晚上我都外出,期望能遇上此人,将其绳之以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期间夜晚曾遇上朱庐,追踪他来到郑家院子外围,剩下的事情你也知道了。”
韩业道:“朱庐乃是门派中人,也理应受到门派处理。”
陈文质道:“你所言不错,但是我们终究不过是个一个门派,又岂能和国家法度相比?朱庐既然犯了国法,理应交给衙门治罪。”
“再者,现在崆峒派上下都认为师父之死,乃是因为我所致,对我成见非常大。”
“我现在就算是押着朱庐回去,且不说一路上会不会出什么意外,就算是到了崆峒山上,也难平众怒。”
“何况我也说过,拿不住灵云子,我是不会回去的。”
“既然如此,反倒不如让他再次接受国法制裁,也显得我门派中人不对自己人庇佑。”
韩业点头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