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 荀令君(2 / 2)蜀汉纪首页

刘焉入蜀直到他死时,一直打压本地豪族。初到益州,便任命了大批随自己入蜀的世族担任要职,后来董卓乱汉迁都长安时,一大批司隶地区的流民入蜀,刘焉更借助这批流民组建了著名的“东州兵”,将本地豪族压的喘不过气来。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随着刘焉的打压,激起了益州豪族巨大的反抗。就连迎奉他入蜀的贾龙都起义攻他,名士赵谦等更是纷纷逃离益州。一系列的事情都说明了,刘焉对待大族的手段过于激烈。

当然这都是后话,而且这些都是以后世的角度分析出来的。生于这个时代,并成长与这个时代的荀彧却一针见血看到这些,眼光之毒辣可见一斑。

不愧为王佐之才!

当然,一阵见血点明的不仅仅是益州的局势,还有刘诞隐藏的真正意思。

他被这次诏令所扰,自然非常想知道刘宏的真正意思,在询问荀彧的话语中已经是极力的隐藏自己这方面的意思了。没想到依旧被荀彧看了出来。

刘诞再次打量了一下面前的荀彧。

荀彧乃氏族子弟。而且还是根深蒂固的名门望族的氏族子弟。

东汉末年,看起来是皇权至上,但是这些个名门望族却也并不像后世的世家大族那样,对皇族绝对的恭敬。

这个时代可没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说法。此时的普遍想法皆是“君择臣,臣亦择君”。任何人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家族,然后是自己效命的主公,最后才是皇帝以及国家。君不见荀彧先投袁绍转投曹操,君不见诸葛家三脉侍于曹刘孙三家。为何?只为保全家族耳。

不知为何,刘诞总觉得荀彧这番话是在敲打他。

毕竟,荀家也是名门望族。而且还是名望极其高的大族!

身位荀家的子弟,如今却和他点出了刘焉打压本地氏族重用外族的事情。话里所隐藏的话,寓意深刻啊!只是刘诞“愚钝”,不能全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王佐之才!

刘诞又想起了这句最经典也最中肯的评价。

这是南阳何颙在荀彧年少时就给出的评价!一个还没有成年的小屁孩,却被以识人出名的何颙如此肯定……

不得不说,这才是天资卓越。

一个如此卓越之人,一个如此聪慧之人,一个如此牛批之人给出的建议和意见,刘诞确实需要细细思考一下。

刘诞沉吟了片刻,以师长礼拜荀彧。

自然是被荀彧迅速的搀起,并连道:受不起他这般大礼。

刘诞却严肃的回答:

“荀君受的我这般大礼,今日听君一席话,诞茅塞顿开,解了困扰我多时的问题。诞只望以后可以多得荀君的帮助。还望到时请教上门,荀君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哈哈哈,好一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早知右中郎文采卓越,今日一见果真如此,随口一句便如此……好!彧尽量不辜负右中郎的看重。”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出自苏洵的著书《衡论》,乃是几百年后出世的名句。

刘诞只是顺口一说,他怎么知道,居然又剽窃了一位名人的名句。

想从棺材里钻出来打他的,又多了一个苏洵。

荀彧如此之言,倒搞的刘诞有些不好意思了呢。

他真想开口说:没有没有!什么看重不看重的,认识你才是我的荣幸。你要知道你以后可牛批了。要是能给我当总经理,那就再好不过了……

但他不能如此失言,只好继续像个学生一样恭恭敬敬的和荀彧告辞。

不能太腻歪!不能太腻歪!不然会让荀彧烦的,那样可就得不偿失了。得显得自然一点,不能太刻意!

刘诞此时的状态,就像是一个追女神的小直男。太热烈怕女神跑了,太冷淡又怕女神注意不到自己。

所幸以后还会有再见的机会。如此想来,才释然许多。

看着刘诞离去背影的荀彧,面带微笑的点了点头,不知在想些什么。

片刻之后,才闲庭信步般回转过头,朝身后的宫殿走去。

只留下一道淡淡的熏香,在此处经久不散,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