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二十五章 压榨(2 / 2)苟在明末当宗室首页

一旦在这件事上皇太极下决心动他,阿济格没有丝毫还手之力,到时候恐怕落得和阿敏等人同样的下场。

为了保命,阿济格只能硬着头皮调查此事,可查来查去却始终查不到真相,无奈之下阿济格灵机一动就对皇太极汇报说这件事是大明和朝鲜人联手干的,虽然大清已控制了朝鲜,可朝鲜君臣却一直对大清有着敌视,更亲近于大明。

借这件事,朝鲜君臣私下联手摆了大清一道,暗中曲通大明在木浦掳走了袁崇煜和他所派的人,只有这个原因才能解释这件事为何会如此离奇,更把消息封锁的这样严密的缘故。

虽说阿济格的理由是推卸责任和罪名直接扣在了朝鲜人的头上,可不得不说他的这番猜测几乎和真相没太大区别了。而且皇太极在听完阿济格的解释后也觉得恐怕实情就是如此,再加上之前虽打服了朝鲜人,可朝鲜君臣对大清的态度的确有阳奉阴违的事实在,朝鲜人借这个机会联手大明坑了自己一把,这个可能性很大,哪怕这件事和朝鲜人无关,但仅凭袁崇煜是在朝鲜被大明掳走的这点上,朝鲜上下就绝对脱不了干系。

就这样皇太极立即就把矛头指向了朝鲜,让阿济格遏令朝鲜国王李倧给大清一个交代。

朝鲜国王李倧暗暗叫苦,他怎么都没想到这些建奴如此不要脸,虽然事的确是他的指示,可这件事做的天衣无缝,但对方却在没有任何实际证据的情况下就把黑锅给扣了过来,这简直欺人太甚!

可形势比人强,李倧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能硬着头皮处置此事。很快他就找了几个替死鬼,告诉皇太极这件事和朝鲜君臣没有关系,仅仅只是木浦那边的普通朝鲜人所为,为了表现朝鲜对大清的忠诚,李倧已把这些人全抓了起来并且处死,同时愿意赔偿部分大清的损失,希望大清能就此不再怪罪朝鲜。

可皇太极怎么可能就此放过李倧?之前没有证据还硬扣罪名呢,现在李倧自己都承认了,皇太极就更得寸进尺了。

皇太极当即就命令朝鲜必须全额赔偿大清的损失,此外还要在今年朝鲜进贡大清的粮食等物资上增加五成,如果做不到的话,那么大清直接出兵彻底灭掉朝鲜王朝,到时候可别怪他皇太极勿谓言之不预也。

这番回答直接把李倧吓得不轻,他没想到皇太极的胃口居然这么大,而且下手这么狠。

这时候的李倧有些后悔当初和大明联手了,可现在后悔已没任何用处,关键在于怎么渡过这个难关。

没办法,李倧只能答应皇太极的要求,抓紧搜刮国内的财物和粮食满足对方,可朝鲜国小力弱,这几年在大清的压榨下日子已过的苦哈哈了,普通朝鲜老百姓因为粮食的缺乏都快饿死了,现在一下子增加了五成的数额,这么多的粮食朝鲜怎能承受得了?

李倧无奈只能硬着头皮干,现在他已顾不上其他,只能先顾自己。至于朝鲜会不会因为这些做法激起民变,他根本就不考虑,如果朝鲜没了,自己的王位没了,一切就全没了,普通老百姓死活还在乎什么?老百姓就和韭菜一样割了一批还会冒出新的一批,再说不是还有阿济格在么?他的军队就在汉城,哪怕朝鲜彻底乱了,大清总不能坐视不管吧?到时候让大清帮自己武力镇压下去,只要自己能保住王位一切也是值得的。

堤内损失堤外补,皇太极虽没了袁崇煜,也损失了一大笔金银,可能从朝鲜这边把损失补回来这笔买卖也不算亏。至于袁崇煜的死活,皇太极也顾不上了,人都到了大明手里,哪里还能救得回来?

为了安抚人心,皇太极以后适当照顾一下袁崇煜的妻儿即可,至于其他也只能如此。

袁崇煜没了,但范毓馪却还在,之前范毓馪从大明传来消息说他已联络了大明几个藩王,而这些藩王私下对大明现在的永明天子很是不满,愿意联合宗室的力量在适当的时候一起发难,解救被软禁的崇祯皇帝,拥护其复位。

这个消息让皇太极很是高兴,原本他觉得袁崇煜和范毓馪两人各展其长,利用大明的文官、士绅、商人群体和大明宗室双管齐下,如此能暗中把大明内部搅乱,从而从中获利。

可谁想袁崇煜出了这样的事,不得不让皇太极担心起范毓馪来,他生怕夜长梦多,万一大明盯上了范毓馪就前功尽弃了,皇太极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让人潜入大明给范毓馪送信,告诉他无需再等,立即联络已拉拢的大明宗室藩王发动,至于能做到哪一步就做到哪里,反而他真正的用意不是让崇祯复位,这仅仅只是一个由头罢了,关键是要搅乱大明。

此外,皇太极还交代范毓馪发动后无需再在大明呆着,尽快返回辽东,以免大意之下出现意外。等信送出去后,皇太极仔细琢磨了下自己的安排,觉得他的安排没有任何问题,这才松了口气,神色也缓和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