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三十章 皇位(1 / 2)苟在明末当宗室首页

豪格的突然退兵让人实在意外,博穆博果尔也想不明白他为何会退兵,又为何会在马上就要拿下奴儿干的时候退兵。

但不管怎么说,豪格的退兵让索伦部又有了喘息的机会,接下来随着漫长冬天的到来,大清是不可能再出兵攻打索伦部了,也就是说索伦部获得了宝贵的半年时间。

而且豪格这么一退,刚刚北撤的部落也不用继续向北了,能够重新回到奴儿干居住,以渡过这个寒冬。虽然在之前的北撤安排之下,博穆博果尔下令毁掉了奴儿干的诸多设施,现在看起来未免很是可惜。可至少这些毁掉的设施还能抓紧时间重新修建,相比一无所有的北方要强上不少,再加上豪格的撤退也让面临的危机彻底消除,这对索伦部而言是件好事。

虽然心中高兴,可博穆博果尔依旧没想明白豪格这样做的原因,因为无论从哪方面来看豪格都没退兵的理由啊!

这个疑问直到第二年春天,一个消息从南方传来后博穆博果尔才恍然大悟,他这才搞明白了豪格当初之所以退兵的原因。

其实当时的豪格也不想退兵,眼看着奴儿干就在眼前,只要拿下奴儿干哪怕解决不了索伦部的主力,也能彻底破坏掉索伦部在这里的一切,未来索伦部的生存会更加艰难,这样的话大清只需要继续逼迫,索伦部走投无路之下只能投降大清。

可就在这个时候盛京那边传来消息,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一般让豪格惊呆了。

大清皇帝,也就是他的阿玛皇太极驾崩了,皇太极死的极其突然,虽然他这些年身体一直欠佳,可在外人眼里皇太极依旧看起来很是健康。而且他驾崩的前一日也没看出什么预兆,不仅接见了几个臣子,商谈了政事,还召见了代善等八旗勋贵,讨论了等豪格北征之后对大明的用兵安排。

当时皇太极精神很好,丝毫没有半点发病的预兆,处置完公务后还用了晚饭,饭后还看了一会儿奏折,直到戌时歇下。

可没想睡下没多久,刚过亥刻皇太极就不行了,伺候的宫人急忙喊来太医救治,可太医赶到时皇太极已没了呼吸。短短一个多时辰皇帝猝死,这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皇太极死的太过突然,他驾崩后大清内部是一片混乱,因为皇太极死前没来得及留下遗诏,更没指定接班人,大清下一任皇帝是谁根本就没安排,这一下大清皇位空悬,没了当家人。

豪格作为皇太极的长子,又是掌控实际兵权的皇子,按理说是最合适的继承人之一。而且皇太极生前虽没留下遗诏,但从安排豪格掌控户部,这一次又让豪格领征北大将军之职带兵打索伦部之举来看,皇太极原本就是打算让豪格继位的。

这点许多人心里都明白,可明白归明白,但真正让豪格继位却也有人不愿。因为豪格的实力太强,而且军中有着不少亲信,再加上豪格的脾性格比较直,平日里得罪了不少人,一旦他上位当了皇帝对有些人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当即就有人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君,要推举皇太极的其他儿子继承大统,可支持豪格一派的人连忙反对,表示皇太极的几个儿子中成人之中只有豪格的能力最强,而且皇太极生前已有立豪格为储君的打算,只不过来不及做而已。

现在皇太极突然驾崩,豪格作为皇长子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是最合适的继位人选,而且现在豪格不在盛京在外领兵,皇帝之位怎么能绕过豪格擅自决定呢?

为此两派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谁都没能说服谁,而且那些八旗勋贵们一部分各自站队,有的支持豪格,有的觉得另行推举更合适,还有些人打起了重归八旗推举制度的打算,意图用皇太极驾崩一事做文章,按照八旗议政方式和当初皇太极当大汗一样推举新的领头人,琢磨着从中捞取好处。

各方面的心思不同,导致了大清内部根本顾不上其他,全卷入了这场皇位继承的大事中。而豪格的亲信第一时间就派快马给正准备进攻奴儿干的豪格送去了急信,让豪格尽快回盛京,而且必须要快,因为如果他不能尽快回来,一旦盛京这边出了结果,大位落入旁人手中,豪格就没半点机会了。

接到消息的豪格惊愕之余为自己阿玛突然驾崩痛哭不已,同时也明白自己必须立即回去。这时候他哪里还顾得上什么索伦部不索伦部?一旦拿不到皇位,皇位落入他人手中的话,他豪格就彻底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