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1章 我大明也有包衣奴才了!(1 / 2)我有一个聚宝盆首页

第331章 我大明也有包衣奴才了!

海宁卫。

“查举人,你们能有这种大局观,本王真的很欣慰啊!”

杨大王真的很欣慰地看着面前的查举人。

当然,杨大王并不是来给自己手下爪牙们鼓舞士气的,他是中立的,怎么可能偏袒任何一方,他只是因为停战期即将结束,所以为了江南安宁,特意打着巡视的幌子,前来为挽救双方的战争做最后努力。所以海宁卫已经是他此行第四站了,此前他到过镇江,泰州,江阴,分别对高一功,高杰,沈廷扬等人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说,试图让他们以大局为重。毕竟康庙已经入土为安,过去不论有什么事情,就当这一页已经翻过去了,大家一起向前看,不要再纠结于过去……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康庙在天上也肯定不希望因为自己的死,引发更大规模战争,让更多的人死亡,他已经原谅那些伤害他的人,他就像个绿毛龟一样选择了原谅。

伟大!

非常的伟大!

总之大家就不要再纠结他究竟是谁杀了这件事了。

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这场悲剧。

但可惜没人听啊。

带着满腔对康庙和永昌皇帝忠心的高一功等人,和带着满腔对康庙忠心的高杰,都明确拒绝齐王殿下的劝说。

他们是忠臣。

忠臣就必须为君主报仇。

君父之仇不共戴天,他们牢记圣贤教诲,军人都是很单纯的,他们的眼里就只有忠诚和不忠诚,没有折中选择也不会考虑什么大局观,对于弑君的逆贼就是要统统诛九族,哪怕康庙真的原谅了那些人,他们也不会住手,原谅不原谅他们是康庙的事,他们只负责把这些人的九族一起送去见康庙。

所以齐王也很无奈,毕竟他们说的也没什么不对,他们是忠臣,这一点毫无疑问,忠,忠不可言,他也不能逼着一群忠臣放弃自己的原则啊!

他好歹也是读圣贤书的。

那条圣贤之道教他不让一群忠臣为皇帝报仇?

至于沈廷扬的回答同样也不是没道理,毕竟人家说的也很明白,桑梓之地还容不得外人践踏,国家二字说的很明白,国和家,而在保卫大明这个国的时候,他们没有退缩,他们和建奴血战多年,但现在保卫自己家园的时候,他们同样也不会退缩。他们同样是忠臣,但忠臣只听女皇陛下的,如果女皇陛下不允许他们抵挡,他们可以放下武器,但只要不是女皇明确下旨给他们,说不允许他们抵抗靖难军,要他们挺着死,杀身成仁,那他们就有权抵抗。这样杨大王也一样无话可说了,说到底女皇的确也没说不准他们抵抗,他就只是一个裱糊匠而已,他能干什么,他手下能动用的军队还没人家多呢。

最终杨大王带着满腔遗憾,来到了海宁卫。

“在这里他们也不同意。

他们说孔孟骑士团是护教骑士,护的是儒教,护的是圣贤之道,忠君乃圣贤之道核心,故此在这件事上没有商量的余地。他们还指责我,说我身为孔孟骑士,却不参加靖难军,有负他们的信任,唉,我也很无奈啊,我也知道他们做的其实没错,若坐视逆贼弑君不能讨伐,那孔孟骑士团也就没资格存在下去了。

毕竟咱们都是读圣贤书的,自然明白这忠字的确不能马虎。

忠义。

忠字始终是要在第一位的。

但我也没办法,为了大局,我又能怎样呢?”

杨大王一脸忧伤地说道。

“大王说的极是,大王当世名儒,学贯古今,自然不会错的。

终究还是要以大局为重。

如今建虏已被大王平定,女皇中兴大明,大王治下正是八荒咸歌盛世,却惟有江南一隅之地,各人都为私利战乱不息,实在罪莫大焉。其实学生也知道康庙驾崩,的确就是元老会弑君,不仅是学生,如陈素庵等部分耆老,也清楚此事,但终究还是势单力微,不得已只能为其裹挟,以待时机。

但如今就为了这江南一隅之地,使大明盛世残缺,他们也后悔不已,他们也知道终不能为一己私利,辜负女皇陛下与大王拳拳之心。

但他们终究也是附逆,故此心中还是不安。”

查举人赶紧陪着笑脸说道。

“这就是懂大局,识大体啊,不愧是榜眼,这眼光就是不一样。

这个你们可以放心。

我给你们做保。

无论这场战争最后结果如何,你们都是我保着的。”

杨丰说道。

查举人激动地赶紧跪下了。

“大王,能得大王赏识,学生纵然为奴为婢,亦难报大王恩情。”

他趴在地上说道。

“这个,要不,你真的为奴?”

杨大王若有所思地说道。

“呃?”

查举人懵了。

他只是说说而已,他可是正经世代簪缨的世家名门,怎么能做奴婢呢?

“不是给我,是给女皇陛下,你也知道女皇陛下终究是女人,她也用不着过去那些后宫佳丽,最多也就是有些宫女伺候着,一个人还能用多少,以后这皇宫也就不需要更多人了。过去咱们大明最为民间诟病的,也就是那些内官,虽说也有王太监这样忠义的,但大多数还是贪赃枉法的,她在宫里也清楚,故此以后这内官尽量不再收内官了。

更何况朝廷如今这情形也养不起太多内官。

有个千把人就够了。

如此一来地方上很多事就照顾不过来了,毕竟过去很多事,都是内官在负责,一下子少了那么多内官,如今又不再补新的,很多事也就没人管了,这样肯定也不行。女皇陛下看建虏那个包衣制度就颇有可取之处,故此也想搞个内务府管理皇家在外那些产业,也就是取地方上忠心可靠有能力人家,收为女皇陛下奴婢,就如建虏包衣奴才般,只不过籍在女皇名下,隶属内务府,但实际依旧在各地居住。

考功名做官也行。

当然,直接荫赐做官也行。

就是籍在女皇名下奴籍而已,但除了顶着个奴婢之名,其实别的与一般士绅无异,该怎么开枝散叶还是如过去一样。

甚至荣华富贵更甚,毕竟你们都是女皇陛下真正亲信了。

以后女皇陛下就靠你们帮她看着地方。”

杨丰说道。

这个制度其实真有。

女皇真没兴趣再继续养那一堆的太监。

她又不需要养一堆后宫佳丽。所以皇宫也早就不收新人,就还是之前韩赞周手下那些,另外接收了西安皇宫那些,不过西安皇宫那些并不到南京,而是继续留在西安,由王承恩统领给崇祯守陵,或者也可以说充当朝廷在西安的总督,毕竟目前西安朝廷还都是李自成旧部,而且短期内也没有必要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