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各地那些流散的,直接下旨准其各谋去处。
爱去哪去哪儿。
允许民间收留他们。
实际上他们很受欢迎,因为这些人知道太多民间不知道的,同样也有太多民间没有的门路,地方士绅想要以后进入官场,那么一个这样的顾问就非常有必要了,所以这些流散在外的,基本上都迅速被地方士绅招徕,做他们的家奴也罢,养着当食客也罢,倒是都算得上衣食无忧。
女皇允许民间收留他们,只是给了这种行为合法性而已。
毕竟过去民间是不能养阉奴的。
现在……
民间早就无数了。
沿海那些新士绅手下估计十几万是有了。
但没有了这些人,女皇还是需要一些亲信来控制皇室产业……
当然,现在是杨大王给她控制。
毕竟女皇陛下这些年都是靠杨大王养着,朝廷财政早就崩溃,南京全靠几个关卡税收,俨然北洋政府,真正维持南京朝廷的,实际上是杨大王的银行不断贷款,可以说南京朝廷就是杨大王包养的。
但以后终究还得各论各的。
这样一个类似我大清内务府的机构就很有必要了,而且这种方式也可以在表面上告别过去的阉党横行,民间对这个还是很在意,一个王承恩改变不了大明太监集团的黑历史。女皇陛下要显示自己从新开始中兴大明,第一步就得在这方面展现出新气象,我大明再也没有太监专权啦,至于内务府包衣,他们又不是太监。
他们比太监捞的更多……
那他们也不是太监。
我大明不会再有太监专权啦,最多有曹家富可敌国。
查举人也是聪明人,毕竟那也是明史案第一个告密的,虽然他告密的对象选错了,他向学道告密,或许学道还有点良心,也或许没当回事,总之学道把他的告密给压下了,直到吴之荣再次告密。
至于这件事为什么流传下来……
拜托,在我大清这是光荣的,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他学生自己就给他记载的明明白白,根本不需要隐藏起来。
此刻他迅速明白了给女皇陛下做包衣奴才意味着什么……
荣华富贵。
世世代代的荣华富贵。
士绅们当然都很清楚,太监其实都是皇室的手套,太监敛财都是给皇帝敛的,太监杀人也是给皇帝杀的,大明又不是唐朝,大明的太监一切权力都是皇帝给的,同样皇帝要他们的钱,他们就得交出所有钱,皇帝要他们死,他们也只能死,魏忠贤都九千岁了,崇祯要他去死他也只能死。
但和这个内务府包衣比,太监算个屁啊,包衣有后代,太监有吗?包衣的后代可以考进士做官,太监……
他先有后代再说。
包衣的财富地位可以世袭。
太监……
他先有后代再说。
包衣可以世世代代荣华富贵。
太监……
他先有后代再说。
实际上太监们死后通常都得靠寺庙和尚给处理后事,他们进宫开始基本上就被踢出族谱了,虽然发达之后的确有亲戚跟着鸡犬升天,但明朝大太监善终的其实也不多,指望他们被关南苑啃萝卜饿死后,还有亲戚给他们处理后事也未免太天真了。
甚至万历朝司礼监掌印善终的死了都得靠西山寺庙和尚给埋。
所以这么好的事为什么不干?
其实他也清楚,这就是杨丰给他们的保证,他们都是女皇的奴婢了,当然不用再担心以后被抄家,有这层身份加持,以后谁也不敢动他们,包括以后的以后,地方官都不敢管他们,而且他们可以决定地方官的命运。
密奏啊!
奴才向主人检举地方不法官员那不是天经地义吗?
“大王,学生,奴婢愿世代为女皇陛下效忠!”
查举人激动地都有颤音了。
“起来吧,记住了,你们以后就是女皇陛下的奴婢,主子的事情有时候用不着非得吩咐,只要有利主子的事情,你们就应该大胆的去做,不要顾虑些过去的事情,要放下过去的包袱,从此一心一意效忠主子。”
杨大王意味深长地说道。
懂!
查举人懂。
不要顾虑过去的什么友情甚至亲戚什么的,都已经是女皇的奴婢了,和过去那些亲戚朋友已经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他们抄家灭门也牵连不到自己,自己的荣华富贵也不需要与他们分享。只要为女皇做那些对女皇有利的事,然后等着女皇的赏赐就行,同样女皇的仇人也是他们的仇人,女皇的杀父之仇就等着他们去报了,奴才为主子报仇,这在过去也得赞一声义奴啊!
所以满怀激动退出的查举人毫不犹豫地钻进了李之芳的住处。
当然,这与杨丰无关。
杨大王可没让他们出卖桑梓,更没要他们做带路党,他是中立的,不会介入战争,他只是帮女皇收了几个奴婢而已。
奴婢……
主人想杀奴婢也不需要理由啊!
奴婢的财富也是主人的啊!
曹家富可敌国,权倾一世,主子一句话还不是只落的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杨大王没有食言啊!
杨大王给了他们保证,这个保证真实有效,作为女皇的奴婢,无论谁打赢他们都是安全的,孔孟骑士团也罢,老土匪们也罢,就算打下浙江,他们的一切也都不能动,他们是女皇的奴婢,他们的一切都是女皇陛下的,那当然不会有人敢动女皇陛下的东西。
除非……
女皇自己!
说到底这场战乱之后,女皇陛下同样需要几个牺牲品。
这现成的不就送上门了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