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2章 大秦风云:罪己昭信,权谋破局(1 / 2)我是秦二世扶苏首页

经过此事,扶苏深刻意识到,治理国家不仅要有清明的政治,更要时刻警惕身边的隐患。他决定改革朝堂制度,加强对官员的监督与考核,让大秦的江山更加稳固。

又是一个清晨,阳光洒在咸阳宫的琉璃瓦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扶苏站在宫殿的最高处,俯瞰着整个咸阳城,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他深知,前路或许依旧坎坷,但只要心中有百姓,有天下,他定能带领大秦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

咸阳宫,勤政殿内,烛火摇曳。那跳动的火苗,仿佛是扶苏内心深处翻涌的不安与愧疚。他眉头紧锁,手中的毛笔在宣纸上游走,每落下一笔,都似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罪己诏,这份将自己的“丑事”公之于众的诏书,正一点点在他笔下成型。

“朕与巴卿前往海外仙山寻觅仙药,本为天下苍生祈愿长生,却不想阴差阳错,发生诸多有辱风化之事……若百姓不能谅解,朕这皇位,不要也罢。”扶苏喃喃自语,声音里满是沉痛。他的面容憔悴,眼神中透着疲惫与无奈,曾经的意气风发,此刻已被深深的自责所取代。

窗外,夜色如墨,偶尔传来几声更夫的梆子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扶苏望着窗外,心中五味杂陈,他不知道这份罪己诏公布后,等待他的将是什么。

第二日,罪己诏一经颁布,整个大秦都沸腾了。街头巷尾,百姓们议论纷纷。起初,是一片哗然,众人皆不敢相信,他们那圣明的皇帝竟会做出这等事。但很快,人们被扶苏的坦诚所打动。

“陛下肯直面自己的过错,这等勇气,实乃难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捋着胡须,感慨道。

“是啊,比起那些死不认错的昏君,陛下已然强了太多!”旁边的年轻人附和道。

百姓们的态度渐渐转变,从最初的震惊与愤怒,变成了对扶苏的拥护。他们看到了一个敢于担当的皇帝,一个愿意为了百姓而放下身段的统治者。

勤政殿内,扶苏正在批阅奏折。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他的身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他时而皱眉,时而点头,手中的朱笔不停地在奏折上批注着。

“陛下,”一个小太监小心翼翼地走进来,声音微微颤抖,“太后胡姬被抓到了。”

扶苏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愤怒,有疑惑,更多的是对真相的渴望:“立刻传许负!”

不多时,许负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殿内,她身姿婀娜,面容姣好,眼神中却透着一股与女子柔美不符的坚毅与聪慧。

“陛下,”许负微微欠身,行了一礼。

“许爱卿,”扶苏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太后之事,朕就全权交给你了。务必查明,朕的母后究竟是如何被害死的,莫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许负微微颔首,欲言又止。

“许爱卿,有话但说无妨。”扶苏见状,开口道。

“陛下,”许负犹豫了一下,“李妃求见,她恳请陛下看在李斯多年为官的份上,赦免他的罪过。还有,这是李由的奏折。”说着,她将一本奏折递了上去。

扶苏接过奏折,展开一看,上面言辞恳切,皆是恳请他赦免李斯的话语。他沉吟片刻,缓缓道:“传朕旨意,让右丞相冯去疾、御史大夫蒙毅,会同吏部侍郎陈平,一起前往天牢,会审李斯。死罪可免,但必须查明他犯罪的缘由,朕要一个真相。”

天牢,阴暗潮湿,弥漫着一股腐臭的气息。墙壁上,几盏昏黄的油灯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勉强照亮了这黑暗的空间。李斯披头散发,衣衫褴褛,蜷缩在角落里。曾经那个威风凛凛、权倾朝野的丞相,此刻已沦为阶下囚,面容憔悴,眼神中满是恐惧与绝望。

“丞相,没想到你也有今日啊。”一个狱卒路过,看到李斯,忍不住嘲讽道。

李斯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却又无力反驳。

不多时,一阵脚步声传来。冯去疾、蒙毅、陈平三人在狱卒的带领下,走进了李斯所在的牢房。

“李斯,”冯去疾率先开口,声音冰冷,“陛下念你多年为官,死罪可免,但你必须如实交代你的罪行。”

李斯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三位大人,我……我是被冤枉的啊!”

“冤枉?”蒙毅冷哼一声,“证据确凿,你还想狡辩?”说着,他将一叠文书扔到李斯面前。

李斯颤抖着双手,拿起文书,看着上面的内容,脸色变得煞白。

“说吧,为何要陷害陛下,勾结各方势力,妄图颠覆朝政?”陈平向前一步,目光犀利,紧紧盯着李斯。

李斯沉默了许久,终于开口:“我……我也是一时糊涂。我本想独揽大权,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随着李斯的交代,一个惊天阴谋逐渐浮出水面。原来,他早就觊觎皇位,与太后胡姬勾结,企图先抹黑扶苏,再扶持傀儡上位。而太后胡姬,为了报当年的仇,也参与其中,两人狼狈为奸,策划了一系列的事件。

“太后为何要害陛下的母后?”蒙毅追问道。

李斯苦笑着说:“当年,陛下的母后得宠,太后心生嫉妒,便设计害死了她。本以为此事无人知晓,没想到……”

三人对视一眼,心中皆是震惊不已。他们没想到,这背后竟隐藏着如此深的恩怨情仇。

“将李斯的供词记录下来,呈给陛下。”冯去疾对狱卒吩咐道。

三人走出天牢,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却驱散不了他们心中的阴霾。

“没想到,这一切竟如此复杂。”陈平感慨道。

“是啊,”蒙毅点头,“我们必须尽快将此事告知陛下,让陛下早做定夺。”

三人匆匆赶回皇宫,此时的勤政殿内,扶苏正焦急地等待着消息。

“陛下,”冯去疾三人走进殿内,跪地行礼。

“情况如何?”扶苏急切地问道。

冯去疾将李斯的供词呈了上去,扶苏接过,脸色越来越难看。

“没想到,朕的母后竟死于如此阴谋。”扶苏的声音颤抖,眼中满是愤怒与悲痛,“太后如今在何处?”

“已关押在冷宫,等候陛下处置。”蒙毅回答道。

“传朕旨意,”扶苏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自己的情绪,“太后胡姬,因谋害先太后、勾结李斯意图谋反,罪大恶极,废去太后尊号,终身囚禁冷宫,不得踏出半步。至于李斯,虽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逃,削去官职,贬为庶民,流放边疆。”

“陛下圣明。”三人齐声应道。

处理完此事,扶苏疲惫地靠在椅背上。他深知,这只是暂时的平静,朝堂之上,暗流依旧涌动。但他已不再畏惧,经过这场风波,他更加坚定了改革的决心,要让大秦真正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国家。

接下来的日子里,扶苏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他削减了贵族的特权,减轻了百姓的赋税,选拔了一大批有才能的官员。朝堂上,焕然一新,官员们各司其职,尽心尽力为国家效力。

然而,改革并非一帆风顺。一些旧贵族因利益受损,心怀不满,他们暗中勾结,企图发动叛乱,推翻扶苏的统治。

一日,蒙毅神色匆匆地走进勤政殿:“陛下,臣收到密报,有旧贵族打算谋反,他们已经在暗中集结兵力。”

扶苏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寒芒:“竟敢在朕的眼皮底下谋反,简直是自不量力!蒙毅,传朕旨意,立刻调集军队,将这些乱党一网打尽。”

“遵旨!”蒙毅领命而去。

很快,一场平叛之战在大秦境内打响。扶苏亲自坐镇指挥,他身着战甲,英姿飒爽,站在城楼上,俯瞰着战场。他的眼神坚定,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任何企图破坏大秦稳定的人,都将受到严惩。

在扶苏的指挥下,秦军如猛虎下山般勇猛无畏。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叛乱被成功平定,那些参与谋反的旧贵族,纷纷被绳之以法。

这场叛乱的平定,让扶苏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百姓们对他感恩戴德,朝堂上的官员们也对他更加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