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0章 双涡管涡轮设计(1 / 2)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首页

第440章 双涡管涡轮设计

车上。

李暮一边坐车,一边在脑海中继续查看着4轴数控机床的资料。

不知不觉间,便到了京影厂附近。

但由于过于入神,他并没有注意到快要抵达。

前面开车的关建民见状,微微回过头,准备知会他一声。

就在这时,前面忽然窜出几个学生。

伴随着“刺啦”的一声,车子险之又险地停在她们的面前。

这突然的变化,让李暮也吓了一跳,连忙抬起头查看情况。

见到只是几名吓得面如土色的学生,他才松了一口气。

前面开车的关建民和副驾驶的赵参军连忙下车,道:“几位同学,你们没受伤吧,要不要去医院看看。”

“我,我们没事,对不起,我们不是故意的!”几名学生连忙摆手道。

她们正是刘娴一行人。

本来几人想得是想远远地看一眼就好。

可没想到李暮的车遮得严严实实地,他们跟了半天啥都没看着,所以没忍住越靠越近。

到了最后,甚至绕到车子的前方去看。

没想到一个不小心,一群人挤着挤着,竟然挤了出来,还险些被车撞到。

“没关系,是我们开车不小心,我给你们道歉。”李暮走下车,看向几名学生,温声道。

看到他,本来神色紧张的几名学生,眼睛猛地瞪大了不少,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见状,关建民和赵参军倒是对此见怪不怪。

毕竟只要是学生,就没有不知道李暮的,被认出来也很正常。

“李,李顾问,真的是您!”刘娴结结巴巴地说道。

闻言,李暮笑了笑,道:“是我。”

“啊,对不起对不起,不是您的错,您不应该道歉。是我们想看一看来京影厂的科学家是谁,才……”刘娴反应过来,赶忙开口解释。

她很快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当听到京影厂为了欢迎他,搞出这么大的阵仗的时候。

李暮不由得一脸的黑线。

不是都说了不喜欢搞大场面嘛,怎么还来这一套

——京影厂和他们不是一个系统的?

那没事了。

“你们不用道歉,也不用觉得不好意思。”李暮上前看了看刘娴等几名学生,然后继续道:

“这样吧,既然是我的原因让你们的参观被迫中断,不如跟着我一起继续参观完如何?”

面对他的邀请。

几名学生只觉得浑身如坠云雾,像是在做梦一般。

见李暮一面她们都觉得十分满足了,陪同一起进行参观,这是多么大的荣幸啊!

还是刘娴反应比较快,道:“我们愿意!”

有她带头,回过神来的学生们也赶忙跟着纷纷点头,傻子才会拒绝呢。

……

于是,李暮访问京影厂的小队,由原来的三人,扩充到了7人。

因为距离京影厂的大门只剩下不到几百米的距离。

再加上车子坐不下的缘故。

他也没有继续坐车,而是带着众人,步行前往。

没走几步,他便看到了在京影厂大门前空地左右排开,胸口带着大红,手里拿着彩旗的大批人群。

看到他们过来。

人群前方的几个人先是朝这边打量了一下,旋即飞快地朝这边跑了过来。

与之同时,门口的仪仗队伍开始敲锣打鼓地跳了起来,还不停地喊欢呼着:“欢迎李顾问莅临京影厂参观!”

彩带飘扬,锣鼓喧天。

看着眼前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再回头看了看自己带来的孤零零6个人,以及身上早上随便套的秋衣毛衫。

李暮觉得好像自己有点不太尊重了。

而且这6个人还有4个是碰巧拉来的,原来只有关建民和赵参军两个,属实是有些寒碜。

就在李暮微微出神的时候。

田坊也带着人赶了过来,一见面便道:

“李顾问,我是京影厂的厂长田坊,有失远迎,还请您见谅啊!”

“田厂长,您太客气了。”李暮笑着和对方握了握手,接着道:

“而且您弄出这么大的阵仗来迎接我,反倒让我有些不好意思。”

闻言,田坊道:

“哎,这些不算什么,都是应该的。”

“不说您为国家做的那么多贡献。”

“就说我们厂子里的不少同志,也对您十分尊敬和佩服,即便是我不组织,他们也会自己过来。”

他一边说着,一边做了个请的手势,带着李暮走向京影厂。

远处迎接的京影厂员工,看到自家的厂长带着人缓缓走来,脸上原本将信将疑的神色彻底消失。

转而变为满脸的振奋和喜悦。

真的是李暮顾问!

厂长和他们说的时候,他们还不相信。

毕竟一位科学家,和电影厂实在找不到有什么关联的地方。

听着耳边忽然高涨起来的欢呼声,田坊笑了笑,道:“李顾问,您看,我就说吧,大家都十分地欢迎您。”

他倒不是有意瞒着下面的人。

只不过京影厂一千多号人,就是一千多张嘴,万一将消息泄露出去,难免会有不少的麻烦。

“各位同志们好啊!”李暮对着田坊笑了笑,然后高兴地冲着京影厂的工人们摆手打了个招呼。

下面顿时响起一阵山呼海啸般地回应:“李顾问好!”

……

在欢迎仪式过后。

李暮一行人随着田坊走进京影厂。

一边朝里面走,后者一边和他介绍京影厂的历史。

京影厂成立于49年,发展至今,有着3栋50年代的老建筑,包括主楼、洗印楼和录剪楼。

这几个地方,主要负责电影的制作和后期的处理工作。

而在制片厂的主区,还有136亩的土地,规划建设了电影文化雕塑公园、电影博物馆区和电影文化长廊区。

在这里,曾经诞生过许多深受人民大众喜爱的电影,比如《龙须沟《祝福《红旗谱等等。

听着田坊的介绍,李暮也算是对这个时代夏国的电影产业发展状况,有了个基本的了解。

结果自然也不出所料,发展得实在是一般。

当然,不能说他们拍的不是好电影。

只是这些电影拍摄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宣传。

长此以往,题材固化不说,拍摄的思维也容易僵化,根本没有走向国际的可能性。

就在李暮微微皱眉的时候。

陪同在他旁边的田坊也察觉到了不对。

他先让正在介绍录剪设备的人暂时停下,然后问道:“李顾问,您是不是有什么话想说?”

“确实有一个,咱们厂的电影是拍得不错,但设备也应该与时俱进,电视机都是彩色的了,再拍黑白电影就有些不太合适了。”李暮回过神,道。

他这次就是来考察情况的,倒是没必要说得太多。

当然,提一点小意见还是可以的。

闻言,田坊苦笑道:

“李顾问,哪有这么容易啊,拍出彩色电影的成本,比黑白电影贵太多了。”

“而且放映也是个大问题。”

“我们现在的放映机,普遍都是手摇式和胶片放映,根本支持不了彩色电影播放。”

颜色的重要性,他何尝不明白。

只是国内现在的情况,确实没办法去拍摄彩色电影。

因为即便你拍了,大家最后还是看得黑白的,根本得不偿失。

“难道没有人研制出彩色放映机吗?”李暮愣了愣,问道。

田坊摇了摇头,彩色放映机,这个他们是真没有。

他倒是听说国外有,但价格十分昂贵,至少国内目前是不可能拿出钱去研究生产的。

见状,李暮微微颔首,道:“没事,没有就没有吧,以后说不定也用不着了。”

彩色放映机用的是彩色胶片,这个玩意儿还是挺贵的,一卷就要1m刀左右。

虽说拿出机器对他来说没什么,但完全没有必要造出这种落后的机器。

都有半导体照相机了,再弄一个数字放映机,也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而且无论是画质,还是维护成本、操作方式等,数字放映机都要比彩色放映机更加的先进。

“哦,您为什么这么说?”田坊疑惑地问道。

周围陪同的京影厂领导,以及刘娴等学生,也用好奇地眼神望向李暮。

毕竟在他们的观念中。

黑白放映机之后,就该是彩色放映机了。

李暮道:

“现在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了,咱们没必要按照国外的老路走,完全可以研制新的更便宜更方便设备。”

“你们知道半导体照相机吧。”

“它也能够拍摄视频,而且不需要大量的胶片,存储起来也十分方便,只需要一款小小的存储盘……”

他简单地举了个例子,说了说未来视频存储方式的变化。

胶片放映机不会被淘汰,但被制作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放映更稳定以及传输和发行更方便的数字放映机取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如果真的能有这样的设备,那么我们国家的电影事业,必将向前迈进一大步啊!”田坊听完后,不由得感慨道。

其他人的神色中也满是震惊。

仅仅是听着李暮的描述,他们都能想象得出,那是一幅怎样的场景。

到时候,电影放映将不会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乡下的人们不需要再等到电影放映员下乡才能看上电影。

“只是一点提升,说是一大步未免有些夸张了。”李暮摇摇头,道。

不过虽然他这么说,田坊脸上的喜色却依旧没有退去。

但忽然,他似是想到了什么,有些犹豫道:“李顾问,我有一句话,不知当不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