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36章 中医也要现代化(2 / 2)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首页

林三七笑了笑,提醒道:“向院长,您想想看,屠老师能够从一本古医书中发现古代治疗疟疾的药方,然后通过现代提炼工艺分析出有效成份来,最终形成了一只特效药来。

那我们举一反三,我们国家中医有几千年历史,我们是不是还可以从其他古医书中寻找灵感,然后同样通过现代医学工艺提炼,发明别的什么特效药呢?”

向院长点点头,随后叹息了一声:

“你能想到的事情,别人怎么可能没想到这一点呢?就拿你说的屠呦呦老师来举例,她的团队可不仅仅是发明了青蒿素,当年研究的范围是非常广的。

比如她还研究过用于治疗血吸虫病的有效药物半边莲,这也是一种中药材,曾经与他人共同合作发表过一篇论文《半边莲的生药学研究。

另外她领导科研组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收集二千多种方药,归纳编篡成《抗疟方药集,这都是对中医世界的探索。

但你知道为什么后来像屠呦呦老师这的团队没有继续深入研究中医中药,发明第二个特效药出来吗?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没钱。”

“没钱?”

林三七若有所思。

别人或许不知道,他林三七是太清楚了,因为屠呦呦团队所处的年代,就是六七十年代,林三七可不就是在那个年代穿越嘛。

那个年代连饭都吃不饱,哪来的钱搞科研噢。

向院长不知道林三七心里所想,继续着自己的谈论:

“外国研究出一只新药来,马上会申请专利,生产药物推向市场,做广告呀,讲课呀,就让医生们都用起来。这样专利费也好,药物利润也罢,都能赚得盆满钵满。

青蒿素在1971年就被屠呦呦团队成功提取,但是我国首部保护知识产权的《专利法于 1984年才出台,然后青蒿素的专利就提前被瑞士一家公司给抢注了。

这造成一个什么后果?就是青蒿素每年15亿美元的市场完全就被国外厂家占据,屠呦呦团队发明了青蒿素,却没有从中赚到一分钱,你说可笑不可笑?”

林三七一拍大腿:

“啊呀呀,屠老师团队太傻了,你国内没有专利注册,你跑香江去注册呀,怎么就会被别人抢去了专利呢?那时候的领导也真是的,一点国际眼光都没有!!!”

向院长也苦笑道:

“在专利方面我们吃的苦头可太多了,国际中药几百亿美元的市场,你看我们华国占了几分?几乎都是韩曰两国的天下。

偏偏韩曰两国提倡的所谓汉方药、韩药,其实就是我们中药,他们几乎就是照抄我们老祖宗的古医书,然后反过来把我们打败,你说憋屈憋屈?”

林三七也是跟着一拍桌子:“憋屈,太踏妈憋屈了!”

这一老一少两人一提起中药专利,中药市场,全都气得直接红温。

“向院长,你知道现在中成药这一块的研究到哪一步了?或者说我们国内的中医界有没有认识到,中医也需要走“循证医学”的道路?”

向院长能成为都医科大学这类顶级医学院校院长的,眼界自然是很开阔的,这时候答道:

“目前基于中医“证候辨识”的病证结合诊疗理论、中药复方配伍理论、经络理论等,是中医药诊疗疾病的原创理论核心。

同时这也是中医学理论和临床诊疗体系的最重要关键支柱,有其内在的科学原理,是可以深入挖掘和创新的,以前也有人提出一个现代中医“病证结合诊疗学”新学科的概念。

可惜目前我国对于基于证候的诊疗学研究还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保守派的力量还是太强大,总觉得祖宗之法不可违,要死守着古中医一尘不变。

这种思想僵化,动不动就拿大帽子扣人的做法,已经完全阻碍了中医的发展和进步。

这批人也不想想,难道我们现在的中医,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中医几千年也其实也是在不断进步,不断修正,不断自我革新的,怎么到了现代反而一动不能动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