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主要的是要保证您的安全,这关系到全军能否顺利返回的大事。至于我和夫人,只要有我三寸气在,誓死护送夫人周全。属下千难万难绝不食言。”姬释筌信誓旦旦的回禀。叶志超苦笑着说:“话虽如此,刀枪无眼前程难料,此举你必然成为倭寇眼中的众矢之的,哪有万无一失之理。”筱蓉也言辞恳切的表示,只要保证大帅的安全,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纵有刀山火海,属下必须护夫人于一万,否则有何面目面对大人的知遇之恩。”姬释筌接着说。叶志超叹息一声说:“那你可想好了良策?”
“关键在于快,不待倭兵赶到,属下早已经夺路突围,所谓先下手为强,此事必须抢先一步。”姬释筌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叶志超反复思忖,虽然觉得不是很妥,但也没有其他办法,他解释道:“如果穿戴帅服过于招摇,也容易被倭寇识破,只可做备选办法,必要时祭起统帅三军的帅府大纛旗,比较稳妥。”姬释荃也觉得叶志超所说更妥,经过谨慎密议,确定了两套行动方案。最后叶志超说:“也只能如此了,自求多福吧,祝你们好运!”临行之时,叶志超再三叮咛:“此举甚险,万不得已不得祭出帅旗,恐招致杀身之祸。”说罢二人拱手作别各自行动。
姬释筌挑选了几十名精干兵勇,准备了一副担架,命人抬着负伤的筱蓉,趁着浓浓的夜色,急匆匆离开大帅府驻地。此刻姬释筌为避人耳目,没敢从辕门出来,而是悄悄的从后角门绕道直驱七星门。
距离七星门不远,就已经听见唧唧喳喳的人喊叫骂,很多人拥堵在城门口挤成疙瘩,还有不少人攀爬城墙。姬释荃这队人没有到城门口,在一处城墙垛口停下。垛口处有一个暗道,越过暗道不远有一条排水明沟从城里通向城外。这条沟原本是用来排泄城里的雨水,战事吃紧后,被清军用砖石封堵,仅仅留了一个很小的水道。姬释筌一行即将走近时,早有几个兵勇赶上前来接应,指引他们从城墙下边的排水沟出城。这时的排水沟已经被重新挖开,挡在开口处的铁栅栏也被拆除。排水沟的宽度可供二人并排通行,沟底坑坑洼洼布满淤泥杂物,半尺深的污水缓慢的流动。这队清军哑无声息的从沟里鱼贯而出,走在队伍中间的是那副担架。担架上躺着筱蓉,她腿上有一处刀伤未愈,不便站立行走,无奈只得由人抬着。
出城后,姬释筌一行没有归入撤退出城的大部队一同行动,而是另辟行径单独行动,他们翻山跃岭走上一条林间小路。这条小路怪石嶙峋崎岖难行,不适合大部队活动,少数单兵独将勉强穿行。抬担架走山路自然困难重重,有些地方担架根本无法上去。姬释筌只好让兵勇撤去担架,他自己伏身背起筱蓉攀爬跃岭。筱蓉在姬释筌背上于心不忍,几次哭闹着要下来,甚至要求姬释筌放弃她,不想拖累部队。姬释筌坚决不肯,誓言一定保护筱蓉回国。
小路虽然难走,但比大道近了不少,他们逐渐追上先前出城的丰升阿奉军前锋。前边不远处遇到断壁悬崖道路断绝,他们只得摸索着前行,后来找到一条小道往山下延伸,渐渐归还到山下的大道。正当他们沿着小路行走,准备下山之时,不远处模模糊糊似乎有不少的人群活动,姬释筌猜测这些人很可能是自己人,或许遇到了清军撤退的先头部队。姬释筌命人暂停前进,派出两个斥候前去打探情况。时间不长稍远处传来呼喊、杀声和兵器碰撞的声音。夜深人静,金属刀剑的撞击声响格外刺耳,同时前边还不时传来子弹的呼啸鸣叫,而且这种声响逐渐密集。
不一会,派出去的一个斥候气喘吁吁地跑回来禀报,前边发现丰升阿的奉军遭遇了倭寇的阻击,双方正在激烈交火。随后另一个斥候也跑了回来,他已经被子弹伤及胳膊,上气不接下气的述说前边的战况。顿时姬释筌的部队紧张起来,大家围拢过来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众人盯着姬释筌,心里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