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马挽力强,能持久耐劳,对高寒多变的气候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与漠南三河马、西域伊犁马被誉为中国三大名马。
河曲马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因其分布区处在黄河河曲地带,一九五四年由西北军政委员会正式定名为“河曲马”。
汉朝时,朝廷为改良中原地区的马种,曾引西域的优良马种汗血马放牧于青海一带,这些马的后代为汉朝征讨匈奴立下过“汗马功劳”。
在蒙古大军南征大理时,忽必烈指挥大军在水草丰美的河曲地带大量牧养军马,给大军使用。
祁秉忠在从东大滩离开后,沿着西海旧河道一路向西,因后面有中路大军赶来,立功心切的祁秉忠快马加鞭地向前急行军,距青海湖四十多里的行程,还没到中午就到了。
在青海湖边的平地上进行了短暂的休整后,便沿着青海湖岸一路向西北赶去。
在又跑了四十来里后,来到了青海湖东面的一个叫尕海的小湖边,到达此地后,他不得不停下来休整,因为前面不远处就是虎墩兔的重要驻牧地之一,也就是哈尔盖河冲击出来的小三角洲。
当祁秉忠率着大军进入东大滩之后,虎墩兔就已经知道了他们的到来,虎墩兔自知后面还有明军大量援军,而且河谷地形不利于他们骑兵的发挥,便选择了让探马远远地进行观望,等战机合适时再发动致命一击。
自从虎墩兔决定潜逃到青海湖后,便四处派出信使去征召附近的蒙古部族,经过这近一年的努力,陆续赶来的军队人数已达万人,再加上他自己从漠南蒙古带过来的两万骑兵,目前虎墩兔手上的骑兵数量已经达到三万人,又是一股实力不俗的势力。
在被明军多次击败后,虎墩兔也学会了藏拙与使用兵法,在祁秉忠带领大军进入青海湖之后,他并没有急于攻击,而是选择将军队退到了哈尔盖河的西北面,静等半渡而击的机会。
现在的哈尔盖河正是一年当中水量最大的时候,虽然比不上中原地区河流的水量,但水流量也不小,河面已经能够到达战马的腹部。
青海湖附近可没有什么森林,明军想造桥都找不到像样的木材,只能选择骑马淌水过河,而这时候就是对他虎墩兔而言,最大的战机之一。
当祁秉忠在派出的夜不收发现哈尔盖河北面大量的虎墩兔骑兵后,祁秉忠自然不会傻到就带着他手一个营的兵力前去送死,而是选择在尕海东边开阔地带休整,等候中路大军的到来。
待杨肇基与侯世禄率着援军赶到尕海祁秉忠大营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下午四点,三位主将经过一番商议后,决定不能放过这么个好机会,决定渡河攻击虎墩兔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