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又要过年了,希望来年的大明风调雨顺、少灾少难,让百姓们能过上一个好日子!”看着外面的大雪,朱由校不由得发出了一声感慨。
“这几年的大明的确是祸事连连,真希望来年有个好年景!”与朱由校关系最为亲密的徐光启,跟着附和道。
“这几年的确很难,但总算熬了过来,明年没了战事,朝廷上下也就轻松了许多,也能将精力更多地投到治理大明上,明年肯定会比今年好上不少!”李长庚也跟着发出了感叹。
这几年大明的精力几乎都花在了应对辽东、漠南与西南等战事上了,好在都取得了大胜,而且正在慢慢地进行消化吸收。
虽然西北偶有小挫,但瑕不掩瑜,不能影响整个大明的政局。
朱由校收回目光,看着几人说道:“好了,不说这些了,过几天南征的将士就要回京了,到时候内阁会合兵部与礼部好好安排下出城迎接与庆功宴之事。
另外,建国节大阅,也要好好应对一番,今年可不能再像去年那样草草了事!”
“是,陛下,臣等遵旨!”
刚开始的他们的确以为正阳门大街的建国节大阅没什么用,但大阅结束之后,明显感觉到京城少了不少鸡鸣狗盗之事,而原先那些兵痞子的精神面貌也好了许多。
“陛下,不知明年春闱大比的主考官与同考官人选,该定哪些人合适?”临了,没怎么说话的礼部尚书顾秉谦突然问道。
朱由校略作思考后,答道:“主考官人选还是跟上科一样,一主两副,同考官人数也是如此。
至于主副考人选,朕在春闱大比前会告诉礼部,至于同考官人选,礼部会同内阁提前三天拟出三十个备选,到时候朕从其中选出对应的人员!”
“是,陛下,臣明白了!”
既然上一科也是如此,顾秉谦也没什么好纠结的,而且在最后时刻才确定考官人选,也能减少他和礼部牵连科考舞弊的概率。
李长庚突然出声道:“启奏陛下,臣作为上科主考官,发现自从使用钢笔与新式书写规范后,考生的答题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所以,臣以为,可否将考试的时间从七天缩短为五天?”
“禀陛下,臣附议,从此次秋试的答题用时来看,五天的时间足以完成所有答卷!”顾秉谦马上附和道。
“徐先生呢?”朱由校看向徐光启道。
“回陛下,臣附议!”徐光启答道。
“那就如此安排,礼部要提前通知应试的举子,免得他们没有任何的准备!”朱由校说完,看向了一旁的礼部尚书顾秉谦。
“是,陛下,臣遵旨!”顾秉谦答道。
秋试与春闱可是礼部最重要之事,他顾秉谦作为礼部尚书,自然不希望出现任何的差错,科举不容易出成绩,但却容易出差错,由不得他不小心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