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 遇熟人(2 / 2)醉宴成欢首页

苏晏于是愈发窘迫了,加上周围人也在起哄,苏晏就这样被半推半哄着,坐到了马车里。

直到坐上车,苏晏才发觉这同行的人里面竟有个他认识的,那人是右司员外郎的儿子,之前与谢望生同游时,苏晏曾与他有过一面之缘。

两人的目光碰上,一人低下头去,一人撇开了眸子。

苏晏是撇开眸子的那一个。比起初见时的惊慌,如今坐在马车里了,苏晏反而心中安定下来。

不论如何,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与其在那瞎想,不如就让他看看,这苏晟又想出了什么折辱他的法子。

一行人沿着河堤往前行驶着,马车里只略略寒暄了一番,倒没说什么,直到下车,苏晏才知道他们的目的地竟是一处渡口。

渡口附近春色无边,更是有一突出的山石,那山石平整,有前人游行于此,观山川景色,有感而发,在此处题下一首诗,并将此处命名为“望乡台”。

苏晏早就耳闻过这处胜地,只不过一直没来,如今见了,倒是明白为何这处能如此受文人欢迎了。

只见远处青山葱绿,碧水蜿蜒,望乡台上林风摇曳,花香蔓延。渡口有白鹭在浅滩嬉戏,人声至便惊起一滩鸟雀。

苏晟他们是有备而来,几人才一下车,就纷纷从马车底座拿出备好的瓜果酒水,渡口处早就有人等候,也是备好了案几等着苏晟他们到来。

苏晟俨然一副主人家的姿态,待众人落座后,才道:“好景合当配好酒,今日宴兴浓,又恰逢这好天气,不出来感受春光实在是辜负了自然的美意。诸位放轻松,我们不学那些赶考的秀才比试什么吟诗作对,我们单单择几首前人词作赏析赏析。”

说着,就将目光转向了苏晏,道:

“兄长,您是我们几位里面年岁最长的,长者为尊,不如就从兄长开始?”

苏晏有些弄不明白他的用意,便问:“以何为题?”

苏晟回答:“不如就以这‘春景’为题。”

与苏晟一道来的男子们皆是随声附和,苏晏因为不知道他的意图,便沉思了一会儿,想到自己如今的处境,不由得脱口而出,道:“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这首诗正符合他的心境,也是他如今生活的真实写照。原以为知道这首诗的人很少,没想到苏晟一听,敲了敲扇子就道:“这是前朝那位李姓诗人所作吧?”

苏晏也没想到苏晟涉猎如此广泛,连这首诗的原作者都知道是谁,正要对他有所改观,便见苏晟勾起嘴角,悠悠地道:

“兄长,也难怪你这么多年苦心科举却无所作为了,竟是连我朝大人的喜好的都摸不清楚。谁人不知大人最恶西昆体,这西昆体的鼻祖,可不就是这位李姓诗人?”

苏晟左手边的男子也是随声附和,道:“苏兄说得是,这‘四六群体’的‘时文’,可正是以那位李姓诗人的骈文创作作为主要的学习对象呢。苏大公子自己喜欢归喜欢,可千万别写到科举文上,否则,就要贻笑大方咯。”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似乎苏晏在这里说出那位李姓诗人的诗句有多大不敬似的。苏晏不解,道:“不是赏析诗作吗?那位李姓诗人,除了骈文之外也做了不少好诗,难道因为朝廷痛恶骈文,这位诗人的诗句就都吟咏不得了?”

苏晏的本意是想让大家回归到诗文分析创作上来,而不是揪着诗文的出处不放。哪知他这么一说,大家更是情绪激动起来,就连原本默不作声,只作观望态度的人也站起来道:“苏大公子,恕我直言,您这般直性子的人,真不适合官场。”

说着便聊起了柳玉琛。这已经不是苏晏第一次听到柳玉琛的名字了,昨日谢望生在说,今日苏晟他们在说,可见这人有多受众人追捧。

可是受人追捧的,就一定是正确的吗?苏晏心中充满了痛苦与迷茫。

苏晟这时走到苏晏面前,朝他端起一杯酒,道:“兄长,人各有志,你没有做过官,不知道官场多艰,人心险恶。愚弟虽然得父亲垂爱荫了个小官做做,但也委实羡慕兄长这份清闲自在。上不用赡养父母,下不用教养族弟。闲时听风抚琴,兴致来了,便画一副泼墨丹青。如此快意的生活,小弟真的可望而不可即啊。来,兄长,小弟敬你一杯。”

说着就要敬酒。苏晏受形势所逼,喝下了,苏晟又道:“最近得了一首诗,觉得很符合兄长如今的情境,兄长不如学学人家,旷达一些,说不定日子也好过现在一日复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