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电视剧还是小说,最出名的还是明清两个朝代,离现在近是一个原因,明朝的人物设定,不知道为什么都被塑造的如此的有个性。
比如朱瞻基玩蛐蛐,朱高炽爱吃美食,还有豹房都被专门拿出来做一个人设上面的塑造点,搞得一整个历史读起来并不枯燥,读着读着竟能读出一些小说的快感。
“卫国同志你懂历史懂的多吗?能不能帮我写一篇唐朝的通俗作品,现在正值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正缺这样的作品。”
“我感觉这样的文章应该会很有受众吧,就是要注意一下作品的尺度,不能写的太过……”
李卫国摇了摇头自己对于文字的能力并不够,写一篇短篇小说对于现在的李卫国没什么问题,塑造得起一整本长篇小说,跟历史有关的这文章篇幅必定是短不了的。
写长篇小说对于作者来说是一个照妖镜,你这个作者厉不厉害,就看你在长篇作品里面的把握能力,怎么能做到简略的地方简略,不简略的地方又可以多写。
这其中对于剧情的把握非常的重要,每一个剧情想要做到一环扣一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篇幅异常,逻辑问题也会很明显……
如果说要进行文抄的话,唐朝和宋朝的小说恐怕绝大多数只有网文了,唐朝好歹还有个《长安的荔枝》,宋朝好像真没什么比较厉害的文学作品。
“这可是个遗憾!我读书了,晚一点再聊吧。”舒婷叹了一口气,随后就抓起放在周边的一本俄国文学的书籍开始看了起来。
“嗯!”
李卫国现在身上的压力同样有不少话剧的内容需要他去进行更新,还得着手去选择一本长篇小说来进行写作。
刚刚聊的那些关于历史的话题对于李卫国来说并不是废话长篇。小说历史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唐朝和宋朝都不行,那明清呢?
实在不行还有抗战呢!抗战的文学作品可有不少!况且明朝只要有《明朝那些事》这一本就够。
这一本书可是达到了二百多万的销量,当年明月幽默的文字可是吸引了不少读者来进行阅读。
在80年代《李自成》的作者曾经获得了多位伟人的关注,他的第二卷更是被提名为的茅盾文学奖,近200多万的篇幅注定能够为这位作者带来大量的稿费。
唯一就需要注意的是两本作品时代性的区别,毕竟李自成身上和别的人不一样有着独特的光环……
……
一月二十三号,海淀县新华书店。
一些人早早的就来到了新华书店排队,书架上面摆着刚印好的《人民文学》的书籍,作为一整个华国的顶级杂志社。
基本上《人民文学》的期刊一经发出都会被人抢购,而且上面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成为文学界内讨论的焦点和别人学习的对象。
还没有成为大作家的余烨也在其中,海淀县的条件并不怎么好,街上面都没怎么看到有自行车的痕迹。
余烨是步行过来的,早饭都没吃就冲到了书店边上,花了一点钱买下了一本《人民文学》。
就迫不及待的冲回到家中点亮了屋子里面的白炽灯,在淡黄的灯光下面开始读书。
余烨其实一直都想进入文化馆工作,但是现在的他还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牙医,而且对于他来说未来也很是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