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要通过海量的阅读量来扩充自己的学习,写出一本优秀的作品,然后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最大的梦想还是过稿一回《人民文学》。
之前的几期《人民文学》总是能够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不知道这一切又会有什么新的东西。
余烨带着这个想法打开了《人民文学》,结果前面的内容却让他感到不是很满意,倒不是这些作家的文笔不行。
只是这些作家写的背景显得有一些老套和叙事的角度,要不就是抗战,要不就是乡土,结局必定是不乐观的,男主还有一顶绿帽子。
这样的文学作品一开始还能觉得这些作品有看点,读多了就越发的感到乏味,甚至有一些微微的想要瞌睡的欲望。
余烨开始从目录之间找书,一本期刊通常由多部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组成,这就是一些文学爱好者会选择杂志的理由。
可以花很少的钱读到尽可能多的文学作品,尽管上面的作品参差不齐,但大体上面还是很划算的。
“《微尘》别名《一群文人的故事》这个书名似乎看起来有点意思,叙事角度开始讲作家本身,会不会是自传类型的。”
《微尘》被排在人民文学的最后一页,算得上是一个不怎么受到关注的位置。
余烨翻到那一页就开始阅读了起来,这个作家的文笔很不错,而且就剧情上面也有一些点睛之笔,比如说他对于作家的描写。
这不就是他想象中作家的样子吗!
最主要是他把人设写得特别的立体,虽然主要的笔墨写的是一位作家,但是也通过一些细小的描写把里面的市井写了出来。
让余烨有着一些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他真的去过的那个地方走了一遭,感受了一下那里的人文特色,吃了一下那里的美食。
然后在结局的时候又有一个巨人对着他踢了一脚把他从那个地方踢回了海淀县,哪怕是电影,也很难产生这么强的代入感。
好想认识一下这个作家!
余烨又把页码翻到了前面看了一眼作家的笔名李卫国,这似乎是个真人的名字,而且这还是一个新人作者,旁边还附着一个邮箱。
要不要给这一位作家来一封信,跟这位作家做一个笔友,交流一下他的看法,让他给自己的文章点评一下,作品一定会有进步。
不至于这么长时间都还没有突破,面临一个去当牙医的结局。
可是转念一想人家可是《人民文学》的作者,他会看得上我吗?顶级的作者似乎都有一些傲人,而且他们都已经有了自己的作家,面对一些新人恐怕不会给予太多的关注……
余烨想了一分钟以后拿起钢笔开始在信纸上面写起了自己对《微尘》这一本短篇小说的看法。
管他!
写!
人家作家又不是什么老虎,大不了就面对一个没有回信的结局,要是别人肯给回心了那给的指点,好处可是没法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