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国想了想四百五十的价格虽然有点偏高,但是还是可以接受,毕竟燕京城百顺胡同的价格天天都在涨,指不定哪天就飞上去!
“四百五十也行,我先给你一百,我们两个签了地契以后,晚点到我家里去拿钱。”
李卫国跟刘嫂商量一下细则做完了这些以后他才回到家里头,卖了这么久的凉皮,虽然推算的时候感觉收入会很不错,但是实际运行下来有很多的阻碍。
自己一个人过去摆摊还行,孙善良他们中间得收点钱就不多,而且不适合进行大量售卖,这一点就限制住他。
要不要搞点机器来做方便面?
方便面在80年代初期还不是很多,价格比较便宜,最主要的是方便面有个储存时间久的特性,孙善良这个经销商负责帮忙销售。
凉皮不行稍微放两天就得馊。
而且在这年头方便面的口味同样也不差,哪怕方便面不加任何料,在这个年代,光是他的面饼都能够吸引不小的人主动购买。
康帅傅一开始只是落魄台商,返程的时候吃方便面因为味道太香引来全车关注。
这个台商立马就察觉到了商机,联合几个兄弟一起投钱就创立了知名品牌康帅傅,到了后世依旧屹立不倒。
可是这么一想问题又来了,做方便面得要机器,没机器怎么批量生产,菜包粉包什么的,弄起来都很复杂。
李卫国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到办法,他打算有空去《北平文艺》那里问一问,毕竟那里是目前他能够接触到的唯一最高渠道。
灶台下面的火柴发出火光,李卫国煮了一碗面条往面条里面打了一点鸡蛋,配菜则是西红柿,这个菜要是放在李卫国都会感到美味。
但是现在李卫国心事缠身,只想快速扒拉完,试着把机器的问题解决……
吃完了这一碗面条,李卫国拿着话剧本找到了马夫,让他在一个星期以后把这个话剧背会,自己这是回到了家中。
除了机器的事情以外,接到文学大赛他也必须得参加音乐就算了,他的声音不是特别好听,有好歌也没什么用。
书法,象棋,文学倒是可以参加一下,投稿可以试着使用一下文化苦旅,书法也可以二次利用。
百顺巷子的所有人都有一种慢节奏的,有可能是长期这种文化产品带来的熏陶也有可能是在这个小巷举办的文学大赛。
这里的人绝大多数都没有996,甚至不需要参加任何工作,钱对于他们来说吸引力不大,他们搞艺术不是为了赚钱。
只是为了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欣赏,因此朱老最后提及的给他们推荐名家点评作品,才能够吸引到这么多的人参加。
每个人在夜晚里面总会觉得自己是明珠蒙尘的那一个,当早上的时候看着自己的作品又会很快的清醒过来。
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作家,写出好作品的可能性跟大海捞针差不多。
不管怎么说所有人都开始试着练习在巷子的路口,已经有一些老人摆起了各种各样的响起各种各样“将军”的声音和象棋落下的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