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铁刚确实喝了很多,一斤的烧刀子下去,他眼神都有一些直了。
喝了酒的赵铁刚都不用赵大鹅忽悠,自己就去了老宅和赵廷绪说这个事情。
赵廷绪看着自己的小儿子这么惨,自然也没有拒绝。
所以,赵大鹅准备利用老宅前院的事情,也就算是定了下来。
羊肉汤喝完,赵大鹅回头把剩下的一些骨头,还有汤汁,泡上玉米面面,之后取了一些热水,拿着去后院喂狗子。
两只狗子倒很乖巧,在后边刚搭的狗窝里趴着,睡的还挺香的。哪怕赵大鹅都蹲它们两个面前了,它俩也没啥反应。
小宝睁开眼睛,也没有动,就这么看着赵大鹅。可能是天气比较冷,它也懒得动弹。
赵大鹅拍了拍小宝的身子:“起来吃饭,好好看家。”
随后把吃的放在了提前准备好的一个石头的槽子里边,水放到另外一个槽子里边。
小宝有些兴奋的摇摇尾巴,跳起来用前爪搭上赵大鹅。
狗子其实有点高,这么站起来,快比赵大鹅都高了一些,爪子也直接搭到了赵大鹅的肩膀。赵大鹅倒也没有生气,和它玩耍了两分钟,便转身走了。
趁着天还没有黑,赵大鹅再次到了赵廷明家里。
在整个东台子村,赵廷明算是见多识广的一个人了。有啥不明白的,找他就行了。
赵大鹅去的时候,赵廷明正在院里炒火药。
是的,赵大鹅没有看错,赵廷明的确整了大半袋子硝氨尿素,在那边炒呢……
这玩意具体怎么变成火药,中间再加点什么,赵大鹅不知道。
反正这个时代,火药也很常见。洋枪洋炮也挺多的。这倒不是什么违禁品。
毕竟再往前边十来年,那时候还有民兵。每个村都有的,民兵有枪的。这个东西很普遍。
这倒不是后世很多小说里说的,这东西违禁。而是在很长一段时间,这些东西,是有的,而且很多。
只是到了九几年之后,这个东西才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不过火药雷管,还是有很多的。
而且这个东西也容易做。
赵廷明上过大学,主要他也当了很多年村长,以前民兵有个基本的基本功,就是炒火药。所以赵廷明也会。
“干啥呢大爷爷?你这是打算整点火药上山蹦石头?”
东台子村南边的大山,就是石头山。
当然了,山顶上也有树木。多数是松树,榆树和槐树以及棉槐。
野生动物只有野鸡,兔子,还有什么野雷子(大型猫科动物),狐狸狗子,松鼠……顶多偶尔从别的山过来几条狼。
以前听说有几只老虎,不过早就没了。
所谓靠山吃山,这山里啥也没有。就只能用点石头。
山上还有个采石场,面积还挺大。以前搞过大工程用过这边的石头,后来废弃了。
村里人盖房子,垒墙就用上边的石头。不过大多都需要用火药炸,要不然一整块一整块的,也弄不下来。
所以赵大鹅就以为赵廷明想用火药弄点石头,以后垒墙什么的。
赵廷明哈哈一笑:“我这整点二踢脚。自己放几个。”
二踢脚是双响的,这个难度要比炸石头那个难度大很多。需要炸药和黑火药。头层黑火药,上边炸药。而且药捻子还得会做,得合适。要不容易炸膛。
“哎哟。大爷爷,等你整好了,给我点。我改天炸鱼去。”赵大鹅厚着脸皮说道。
“咱们河套,哪有鱼?就那小河沟,能抓着几个虾米就不错了,炸鱼就浪费二踢脚了。”赵廷明笑着说道:“到时候,给你个二三十个。”
“我去我姥姥家那边炸鱼去。”赵大鹅嘿嘿嘿的笑着。
赵大鹅的姥姥家,也就是小河沿那边,村子前边就是大凌河。
大凌河算是辽西最大的河流了,古代有上古的红山文化,便是发源于此。
据说……
三国时代,曹丞相东击乌桓之后,做的那首诗:东临碣石有遗篇便是登的白狼山,看的大凌河的水。
当然,后世对这个颇有争议。
但是,这个时代的大凌河的水,是特别深。没有太多人类污染和破坏的痕迹,河里的鱼,也是特别多。
赵大鹅还真心想去那边炸点鱼,而且这个时代,用二踢脚炸鱼,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事情。
“你可悠着点吧。那玩意,不是你一个小丫头该玩的。”
赵廷明摇摇头,他觉得赵大鹅可不要去大凌河炸鱼,万一鱼没炸到,人让水冲跑了咋整?
他可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而且,赵廷明准备做的二踢脚,火药也不是很多。属于那种低量火药的,能响,威力不大。
哪怕用手拿着放二踢脚,也不会有多大问题。
炸鱼的话,很难起作用。
赵大鹅又和赵廷明说了一会话,不一会郭氏出来,笑着对赵大鹅说道:“大鹅来了,我这几天还念叨你呢。”
“嘿嘿嘿,我也想大奶奶了。”
“这嘴甜的。你呀人小鬼大,每次来都有点事,这次啥事?”郭氏问道。
“没啥正事,我不琢磨着我大爷爷神通广大,比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还厉害。能上天入地………”赵大鹅开始吹了起来。
赵廷明一摆手:“得得得,大鹅。我可禁不住你这么夸,说吧,有啥好事想着我?”
“好事没有,我一堆破事。”
“那倒是。”赵廷明也不见外。毕竟赵大鹅家里的破事多了去了,他们一家就够搭个戏台子,唱大戏了。都不需要请人了。
“咋了。你爷爷奶奶,又和你干起来了?”
“那倒没有。”赵大鹅嘿嘿嘿一笑:“那也不能天天干呀。天天干仗,年前不得从我家抬出去几个?大冷天的,大伙都挺忙的,去山后挖坑挺费劲的。”
赵大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句玩笑话,因为老赵家的祖坟,在山的后边那里,那里风水还挺好的。起码祖祖辈辈没有发迹的……穷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