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七十四章贞观岁月二十三(2 / 2)史过留香首页

房玄龄言道

“呃,何为读书人常性。”

太宗一时来了兴致问道。

“拘于理而难于变通为读书人常性。”

房玄龄言道

“不错,士人常拘于圣人之虚幻而有违人性之言而愚目,又或以圣人之学而居于高位以行人之好利之性,自古圣君用人以道德之士为楷模以愚天下,而以通达明智之士内治于政,而又以律法以防万纪之有才失德者,避其短而用其长。”

杜如晦答道。

“朕常言百姓如水,治者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卿家认为百姓之性如何。”

太宗忽然问道,他虽身属高门,但常居于民间,知民间饥苦,震撼于隋末苍生之滔滔洪力,故而上位始坚持以王道治国,让利于天下苍生,又以圣人而自居以教化百姓。

“天下苍生皆趋利之性,展以万态之姿而行私己之本性。”

房玄龄言道。

“陛下,水之性虽柔顺却亦刚猛,万物皆合天道,人之亲近者无过于己者,人不为己者多是性伪而有违天道。”

杜如晦言道

“以卿家之言,莫非天道便是大道,而圣人之言常公于天下,莫非圣人之言有违于天道”

太宗问道

“陛下,人常言过而不及,天道无情,行酷暑严寒之无情之径,人性顺以自然多以无情之性则多生祸乱之事,故而当以圣人之言而以教化,以消人性无情之恶,而太过拘于圣人之言而有违人之本性则多生伪诈而误国者,故而又当以和天道之律法以防人情之祸。”

房玄龄言道。

“不错,人治与法治皆无对错,法治合乎天道以治人之恶,而人治以圣人之德性教化苍生而扬其善,法治防因人情之泛滥而有违天道,圣人之治以防天道太过无情而引发祸乱,两者以形势交而用之合乎中庸方能天下大治。”

太宗言道。

“陛下,今天下大治,国富民安,至今始全国犯死刑者仅有三百一十二人。”

房玄龄忽然言道

“善,朕以魏征之言以行王道果复周人之治,天下行大治之势,可见隋末法律严苛,太过无情,苍生思王道有如久旱盼雨,岁末将至,朕命三百余犯人皆归故里,待明年再施以刑罚。”

太宗言道。又一年,三百余名犯人皆如约而至,太宗大悦,为宣王道,释放三百死刑之人,以宣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