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8章 说动了(1 / 2)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首页

经过此次事件, 朱元璋深刻体会到问题的严重性:“看来之前过于简单化的打击方式反而加剧了这种情况。”

朱元璋大吃一惊:“张北玄,真得感谢你,若不是你,我恐怕一直会被蒙在鼓里。”

“陛下,我不过是向陛下展示了一个故事而已。陛下无需感激我,我只是说了实话。”张北玄说道。

“陛下,我认为陛下应该加强对士绅阶层的管控。这么做既可以避免这种现象再次发生,还能防范更大的风险。”张北玄接着提议。

朱元璋轻轻点头,“言之有理。”

这段期间,他一直在处理赈灾及其他重要事宜,根本无暇顾及此事。

直到今天,在张北玄的提示下,才突然发现昔日平和宁静的大明王朝似乎暗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波澜。

同时他也意识到,在大清存在的那些隐患也正悄悄地在这片土地上萌芽。

若不能及时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话,未来的局势简直不堪设想。

“你的忠告朕铭记于心,请放心吧。”见状,张北玄点头回应,并对皇帝能够正确对待这件事抱有信心。

短暂沉思之后,朱元璋询问张北玄,“对了,张北玄,适才那田文镜所说的‘奉律令’具体是指哪项律例?”

“陛下所提到的,正是当前大清财政政策改革中的两项核心内容——摊丁入亩与官员统一纳粮制度。” 张北玄解释道。

听罢简要说明,朱元璋满脸震惊不已,“真是太神奇了,居然还有这样一套方法存在!”

“大清历经二百多年发展优化后,这些政策早已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备的体系。” 面对此情此景,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朱元璋还是感到十分震撼。

“满族人创立起来的国家都能够成功实现这一目标,而我们却毫无建树,真是让我颇感愧疚呀......”

另一边,嘉庆帝正在御花园中享受着这份收获季节带来的快乐,因为今年国库充盈。

此时王念孙也在其身旁随侍左右,“天下承平百姓安居乐业都是陛下治理有方的结果啊,我代表黎民万姓拜谢天恩浩荡。”

见此情景,嘉庆帝连忙搀扶对方起身,笑道:“卿不必多礼,快起来吧。”

然后转过身继续问道,“那么最近关于咱们大清朝财政制度改革进展如何?”

“据我了解,今年我国征收到了接近四千七百万两白花花的银子。除去按规定分配给地方上的部分外,尚剩余超过六百多万归入了皇家私库内。”

得知好消息的嘉庆高兴地表示:“总算没枉费一番辛苦,我大清终于可以变得越来越强大啦!”

王念孙亦随之附和道: “全仗皇上圣德,相信未来一定更美好!”

听到马屁精的夸赞语调后,这位至高无上的嘉庆微微一笑,“够啦,别再恭维啦,说回正事吧。听说此次改制相当顺利,大家都乐意配合缴纳相应的赋税呢?”

“确实如此,不过商家们也提出建议希望能改用粮食等实物形式进行支付,即便出现亏损情况至少还可以保存一部分资源。”

闻言嘉庆眉头紧锁反驳道:“哼,这帮奸商真是太贪图小利了。如果用食物换取金银财宝岂不是很亏?”

王念孙急忙劝说道:“陛下,你请放宽心,那些人肯定没有胆量用粮食换取黄金的,因为粮价飞涨,没有人能够承担得起这份重负。”

“嗯,他们大概最多会以布匹和丝绸来交易金银财宝,这是他们仅有的获利方式。至于粮食,则被视作了负担。”

嘉庆皇帝盯着王念孙,言语间带上了审察的语气说:“爱卿王,朕觉得似乎你早有预见,知晓商贾们会有此举,并且已经预备好了仓储,以便待时机成熟之际售之,这种方法,人们称之为‘空手取物’吧?”

“陛下眼光如炬!”王念孙行礼道,

“我确实考虑许久,特意安排了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仓库运作,同时确保大量食品的安全存储。只要商贾每隔几日来取货一次即可,这样即使食品出现任何问题,也不致牵扯官方名声。”

嘉庆皇赞赏地评价道:“很好,看来爱卿思考得很周密,朕果然没看错人。

"谢陛下夸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