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念孙再次俯首答谢。
接着他进一步说道:“陛下,在我大清国内贸易繁荣虽是事实,却依然难以解决饥民们的温饱难题。目前民众饥饿难耐,情况非常危急。如果陛下不采取紧急援助措施的话,恐怕会引起动乱,到时候后悔莫及矣。”
嘉庆面色变得凝重起来,“自朕登基以来,始终致力于工商技艺的发展,遗憾成效不佳…”
“朕希冀若民生状况有所改善,国家便会更加昌盛。这样一来,人民生活条件提高了,就不必再担心饿死之事发生。朕对清朝未来充满信心。”
王念孙无奈地笑了笑回应道:“陛下或许不清楚,推广工业农业新技术并非易事。这其中涉及的因素极为复杂,尤其是当今优秀的技师稀少,政府内部分工匠技能水平低下,很难带来实质性改变。”
“再加上诸如工厂建立、农田灌溉等众多税务体系存在诸多问题,想要依靠商业促进农耕实属不易啊!”
稍作停顿后,王继续说下去:“另外关于治理腐败方面,尽管现在看起来一切都在控制中,但万一某些地区出现了贪腐事件,则朝廷规章制度便会丧失威信,社会将陷入混乱。”
听到这里,嘉庆叹气道:“朕理解这些困难。只是目前财政状况极其艰难,根本没有足够资金支持更广泛的改革计划。朕害怕会引发百姓不满从而造反。”
低头深思了一会儿,王小心翼翼地说:“陛下,我斗胆直言,或许……”
“但说无妨,即便犯了错误也不会受到责罚。” 嘉庆慷慨允诺。
得到鼓励,王念孙鼓足勇气提出建议:“其实陛下不必忧心太多,只需励精图治,清朝必将日益强大。到那时所有子民都会感谢陛下的恩德。”
嘉庆笑了两声作为回应,随后补充说道:“这话不错。正是因为这个信念驱使着朕日夜操劳于国家大事之中。”
“还有一点,那就是可以利用忠诚能干的我工帮助陛下处理棘手的问题。他们都是一心一意服务于社稷之士, 必定能在各个方面给陛下提供建设性意见和支持”, 王提醒道。
旁边的朱元璋听闻此言,吃惊不小: “原来现在税收总额竟高达四千七百万银两!"
张北玄解释道: "老兄啊,在咱们那个年代的一银当两银算吧, 尽管现在银币有所贬值...
朱打断话头,惊叹不已:"如此算来,我们当年年收顶多也只有如今的一千四百万罢了。这位嘉庆皇帝就算什么都不做也能比我多了这么多财富呢!"
而此时两位历史人物依旧处于隐身状态, 并未被嘉庆皇帝及其谋士发现.
就在此时, 皇帝向王提问: “如今人口统计结果如何?”
王恭敬回禀: “启奏陛下, 清朝现阶段共有人口三千六百余万, 全都已准确记载在册。”
嘉庆帝颇为满意地说道:“自承大统以来,仅仅经过六十年的治理,我便使大清人口增长了一亿多。对于先皇的重托,朕总算没有辜负。”
王念孙连忙迎合道:“陛下英明仁厚,我相信在陛下的仁德统治下,子民们将会享受到前所未有的福祉。”
听闻此言,嘉庆帝心中感到宽慰,并表达了期待之愿:“但愿如此!”
“整整一亿多?!”这个数字让朱元璋都为之震动不已。
他惊讶问道:“这到底是如何实现的?真是太惊人了。”
朱元璋张大的嘴巴久久未能闭合。此刻他转向了张北玄寻求解释,而后者则显得有些局促不安起来。
要是告诉他未来世界将达到七十亿规模的话,估计会直接让他晕厥过去。
对此,张北玄试图给出说明,“陛下,正是由于推行‘摊丁入亩’政策取消了人头税制度,从而减少了隐瞒人口的现象发生。这样不仅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也使得劳动力得到了更充分地解放。”
“这也算是想向陛下展示的一个例子——即我朝在制度改革方面的成功实践。”
听到这些话后,朱元璋内心深处不由得对这位君王生出几分钦佩之意,并且开始仔细聆听嘉庆皇帝接下来所说的话语。
突然之间,嘉庆皇帝开口提问:“王大人,你说当前咱们国库里还剩下多少两银子?”
经过片刻沉思之后,王念孙答道:“按照户部上报的数据来看,如今国库中仅剩五十万两左右的库存。”
得知这一消息后,嘉庆沉默良久,最后忍不住叹了口气说:“即便拥有五千万两白银也无法满足一年所需支出啊,振兴大清更是无从谈起……孩子们指望用这点钱养活家人简直是奢望,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