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用人之道
虽然现在还没有正式的册封亲王,只不过很多事情都在井然有序的推进下去了。
此前也就是朱标这个皇太子在朝堂上的影响力比较大,而现在也开始有着其他的宗室走到台前了。
朱樉等人在朝堂上肯定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只是绝对不能小看这些皇子们带来的影响力。
救火队员马寻再次入宫了,只是这一次没有上朝。
先是去了武英殿,仔细的和朱元璋探讨了亲王册封的仪式等,基本上是确定了答案。
仪式基本上雷同于储君册立之礼,只不过只给金册不给宝玺。
这就是稍微和太子有些区别了,冕服之类的就没有多提,朱元璋的儿子们都是可以同样规格的穿戴。
“姐夫,常大将军不敢教老二几个兵法。”马寻也开口说道,“他的意思是得有您或者标儿的旨意,要不然他不教。”
朱元璋笑盈盈的问道,“你说为何不让他们去找徐达?保儿也厉害,还是他们表兄,以保儿的性子肯定是愿意照顾他的弟弟们。”
看起来还真的是常遇春说的那样,这些皇子们可以给与足够的优待等,但是必须要和一些军方的敏感山头保持距离。
徐达是大明第一武将,常遇春是另一个山头,几乎可以并驾齐驱。
而李文忠作为三驾马车当中的另一驾,本质上是属于和另外两大山头独立,大家保持一定距离即可。
至于邓愈、汤和、冯胜、廖永忠等人,最多是小山头,可以让三驾马车稍微给点面子。
马寻心里有数了,就说道,“我估计也是这回事,那你得给常大哥说清楚啊,要不然他不愿意教真本事,我就算是想教也没能力教。”
朱元璋笑着开口,“你记好了啊,本事他们不缺,品行得多教一些。”
马寻自然也是这么想的,要不然这几个家伙跑去了封地,说不定就放飞自我成为类人形生物了。
不过马寻还是有所担心,“姐夫,我听老二他们几个谈起军事,各个也都是头头是道,用兵策略等也不太相同。”
“那用不着管,天德和伯仁用兵也不同,保儿用兵又是一个路数,能赢就行。”朱元璋就说道,“因材施教的道理你应该懂,用不着让老二几个路数一样。”
马寻也算是吃下了定心丸,不管是陶凯这个礼部尚书所担心的册封亲王的仪式,还是常遇春所谨慎对待的亲王接触大将等,这都不是什么问题。
看到马寻要走,朱元璋忽然说道,“李相这两天要回京了,说不定要去你府上坐坐。”
马寻愣了一下,“他怎么要回来了?”
“你外甥们要封王,李相能安心吗?”朱元璋就笑着开口,“登基大典都是他操办的,册封亲王的大体流程他此前也曾商定。”
这话好像真没什么问题,因为大明开国前后的一系列大事,李善长都是参与其中了。
马寻则有些担心的说道,“他的病只是养个半年多的时间,这就养好了?”
朱元璋调侃着说道,“他到底有没有病,你难道不比其他人清楚?”
马寻就谨慎的开口问道,“姐夫,他要去我那,要是让我给他把脉。我到底是说他病了,还是说他病好了?”
朱元璋就含笑问道,“那你觉得呢?你是想要给他看出病,还是想要让他病好了?”
“我倒是觉得他一直病着才好。”马寻忽然觉得不对劲,“陛下,臣医术不精,哪能是别人没病给看出病来!”
看到马寻急了,朱元璋就叹气说道,“朕的这个李相,怕是找到了理由回京,就打算赖着不走了。”
李善长是什么样的人,朱元璋自然是比马寻更加心里有数。
估计这半年在老家的时候,李善长心里就时常躁动不安、度日如年,品尝过执掌天下的权力,哪能安心当个富家翁呢。
以前没什么理由,也就只能是遥控弟弟李存义,给胡惟庸指点迷津等。现在找到了理由回京,说什么都不会再回去。
马寻就问道,“那我继续给他看出来病?”
朱元璋哑然失笑,随即说道,“你一身的医术算是给埋没了,真要是继续看出病来,以后让人怎么看待你?”
马寻倒是不太在意的说道,“我这么点微末的医术,也不在乎别人怎么说。”
马寻这么说也是诚心实意,虽然他也算是恶补了一些医学知识,可是到现在也不能自吹自擂是名医等。
不过朱元璋不这么认为,说道,“他真要是有病,你看出来就看出来了。要是没病的话,那就没病。这个李善长,以后怕是不敢再装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