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5章 河湟(1 / 2)汉吏!首页

第75章 河湟

“科技果然是第一生产力。”

郭解感慨道:“耦梨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耕田数目的增加,从五十亩变成一百亩,更是生产成本的大大降低,这才是科技带来最大改变。”

他谋取的五千亩田,原来需要一百头牛耕种。

如今只需五十头牛,便能耕种完金城闾里的五千亩田地。

一头牛的市价是一万钱,每一百亩田地便能节省少养一头牛的万钱。

五千亩田是五十万钱。

五万亩田是五百万钱。

十万亩田更是达到惊人的一千万钱。

另外,还有修筑牛牢的木料钱,养牛的刍槀钱,以及鈇、质、枥等等器具钱,医治病牛的药石钱,各种靡费加起来,又节省一笔庞大的钱帛。

一切的巨变。

只因为一个小小的耦梨。

赵过造出来的一种新牛犁。

在郭解看来,赵过是金城闾里最重要的一个人。

金城闾里的农田边缘,有一条用来引水的水渠畛zhen,穿过一千亩田地,正在耕种的田地,不是郡县鱼鳞状等弯弯扭扭的田地,全是整整齐齐的长条地块。

畛的源头是堰口,连接着大河的支流,等到灌溉的时节,打开堰口直接灌水。

所有田地就是上等的水浇田,也是划分美田的一个重要章程。

一是便于灌溉,二才是土地肥沃。

田地没水,再是肥沃的土地都种不出粟米,禾苗都会干死。

郭解拉着籍少公、赵过两人,坐在畛的田垄,身边是今年栽种的桑树苗,等到来年发出新芽,就能用来养蚕织布。

汉人总是善于利用每一块土地,地头种上桑梓,用来养蚕,也能在炎热夏日劳作过后,休憩时带来一丝阴凉。

大汉的田地分为大亩和小亩。

大亩接近五百平米,桑弘羊考虑周全,写给郡官寺的尺牍书信中明明白白写着大亩五百,不是亩五百,避免出现划给小亩的情况。

虽说边郡官寺的属吏,颇为敬佩手搏猛虎,又来到边郡建立闾里的郭解,不可能出现大亩变小亩的情况,有了桑弘羊的尺牍黑字,免除所有的后患。

金城闾里的田地皆是大亩,一千亩地的面积多达五十万平米。

一望无际,一眼看不到头。

广袤的田地间,时不时出现二牛抬杠的二牛三人,牵着耕牛,耕种肥沃的田地,撒下粟米的种子。

“正月种春麦、豌豆、瓜、瓠。”

赵过看着田地间农忙的景象,心中说不出的欣喜,拿起一撮泥土,放在嘴中细细品尝,似是在吃羊羹、挏马酒等公卿上食。

他的脸庞是黄黑色,不是养尊处优的白色,整日在田间奔走,晒成黄土地一般的颜色,继续欣然说道:“芥、葵、薤、大小葱、蓼、苏、杂蒜、牧宿子、芋。”

郭解看着农忙的田地,皆是属于他的一千亩田地,闻着泥土夹杂着青草的芳香,旁边水流湍急的大河支流,取名为金城河的河水,传来阵阵水汽鱼虾的味道。

远处炊烟袅袅。

时不时传来鸡鸣、犬吠。

还有田间耕牛的‘哞哞’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