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6章 朝堂上的争议与抉择(1 / 1)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首页

张嫣与郑和公公一番交谈过后,心中对于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她深知,若能将橡胶、红薯、玉米等引入大明,必将带来无尽的益处。橡胶可用于制造各类实用器具,红薯和玉米能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这些好物若能顺利到手,对大明的发展无疑是强大的助力。怀揣着这样的期望,张嫣每日都翘首以盼郑和公公的再次远航归来。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却掀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朱棣在朝会上提出了西征漠北的宏伟构想,然而,这一决策却引发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压抑。朱棣端坐龙椅,目光威严地扫视着殿下的群臣,语气坚定地说道:“朕决意西征漠北,以保我大明边境安宁,扬我国威!”

此言一出,群臣顿时一片哗然。一位老臣率先站了出来,他神色忧虑,拱手说道:“陛下,万万不可啊!如今国库空虚,粮草军饷皆不充裕,实难支撑如此大规模的征战。”

另一位大臣紧接着说道:“陛下,且不说国库之事,当下我朝武将稀缺,良将难寻。漠北之地环境恶劣,敌军凶悍,若无得力将领统率大军,此战怕是凶多吉少。”

一位武将出身的大臣也面露难色,抱拳说道:“陛下,末将等虽愿为陛下效命,但如今军备不足,士兵操练未精,匆忙出征,恐难取胜。”

朱棣眉头紧皱,脸色阴沉,大声说道:“朕之江山,岂容外敌侵扰!朕意已决,必当西征。”

一位文官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征战之事非同小可。若强行出兵,恐劳民伤财,百姓生活将更加困苦。如今当务之急应是发展生产,充实国库,待时机成熟,再行出征。”

又有大臣说道:“陛下,漠北之敌虽时有骚扰,但目前尚未构成重大威胁。我们可先加强边防防御,巩固城防,以守为攻,未必非要此时出兵。”

朱棣怒喝道:“尔等只知退缩,不思进取。若不主动出击,待敌势壮大,必成大患。”

一位大臣据理力争:“陛下,并非臣等不思进取,实乃当下国情不允。贸然出征,若失利,将动摇国本,还望陛下三思。”

朝堂上的争论愈发激烈,大臣们纷纷各抒己见,有的坚决反对,有的则主张谨慎行事。

一位年轻的大臣说道:“陛下,西征漠北固然重要,但我们也需考虑战后的治理问题。若不能妥善安置,即便取胜,也恐生乱。”

另一位大臣附和道:“是啊,陛下。战争带来的不仅是人员伤亡和财物损耗,还有社会的动荡。如今国内尚需稳定,不宜轻启战端。”

朱棣听着大臣们的谏言,心中的怒火愈发旺盛,但他也明白大臣们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他沉默片刻,说道:“众爱卿所言,朕并非未加考虑。但朕身为天子,当为江山社稷、黎民百姓谋长远之安。若不西征,如何能保我大明边境永固?”

大臣们见朱棣态度坚决,纷纷跪地,齐声说道:“陛下圣明,还望陛下能权衡利弊,慎重决策。”

朱棣站起身来,双手背后,在朝堂上踱步,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深知西征漠北的艰难,但心中的壮志豪情又让他难以放弃这一想法。

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片沉寂,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朱棣的最终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