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些的赵构并没有太大的反应,“所以他只要暗地继续做不就是了,为什么要放到桌面上来呢?”
“其一,为了转移您的视线。前段时间有人在殿试上提出撤回汴京的守军,避免更多的粮草和军队的损失。但是官家,汴京是座孤城不假,但是这座城池对大宋的意义是非同一般的。这里是大宋立国之地,再经靖康之难,现在终于回到大宋的管辖之下,就是洗刷了耻辱,更是打进金朝的一颗钉子。日后待时机成熟汴京就是粮草,军队,军事情报的集散地。所以战略意义重大,是不能放弃的。而在殿试如此场合有人提及此事,明显是经过官家提示或是默许的。所以韩大人想用青苗法来转移官家和朝中大臣的注意力。”
赵构此时已经站到了李洪文的面前,“果然是这样。但是用青苗法来做这件事,搞不好是要引火烧身的。而且,他的青苗法和王安石的青苗法根本就是大同小异,为什么他会认为这次就不会失败呢。”
“韩大人的青苗法和王安石的青苗法差就差在小异上。大人一直再给我说一句话,没有办不成的事,只有不会办事的人。王安石明显不是一个可以做大事的人。做大事者,要有坚定的信念,保证自己不会半途而废。要有开阔的眼界,保证自己不会被局限,要着眼全局。要有广阔的胸怀,保证自己能够听从正确的意见,即便很难听。所有的这些恰恰是王安石不具备,而韩大人却有的。这就是所谓的小异。细节和态度决定着成败。十年前就开始重启青苗法,经过实践,修改了不适时宜的条款,填补了发现的漏洞。十年来,一直根据实际情况在修改在完善。一直根据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在调整。青苗法始终是为百姓谋福利,为朝廷增税收的政策,以此为目的,去修改,去调整,青苗法终有完善的一天。”
赵构只是看着李洪文,“这些我都知道了。毕竟是你们一手调教出来的猎鹰。但是你没有回答我问题,他为什么要把青苗法放到桌面上来,再等等不是更好吗?难道仅仅是为了转移我的视线?万一我下旨全面禁止此法,不是会更麻烦吗?”
李洪文想到这个可能,冷汗都下来了,“这个,微臣并不知道。但是韩大人说过,此法如果没有律法的支持,会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具体是什么,韩大人也没有说的太多。”
赵构皱起眉头,“依我看,他是想做王安石,让我做神宗。”猛地一拍龙书案,“韩孝天当我是什么,他手中的棋子吗!?”指着李洪文的鼻子,吼道:“去告诉他,老子是大宋的皇上!不是他手中的棋子!滚!”
李洪文赶忙告退,匆匆回到住处,稳稳了心神,给韩孝天写了封信,把今天在御书房发生一切都写上了。
赵构瞪着还在晃动的房门,不由得笑了,“韩孝天这次我倒要看看你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坐下来,细细的品味着刚才李洪文的话,“这个韩孝天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每一件事都能做在前面,每一句话都可以让人深思。难道真如卦像所示,我大宋有中兴之象。”不过很快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不管怎样,这个韩孝天不能由的他胡来了,否则这臭小子还真以为我这个皇上是泥捏的。”想到这又开始笑了,“不知道,完颜宗弼有没有悔青了肠子,居然把韩孝天拒之门外。呵呵,还是我赵构有眼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