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4章:谢晦行人口普查(1 / 2)蝌蚪天书首页

人口普查的建议由谁上奏,由谁人担当比较合适?刘裕与刘穆之私下商议,“刘毅造反一事,证明朝臣的人心并没有全向着刘裕,一味的用铁血手段不是守天下的办法,这是个极其得罪人的差使,朝廷之中,百分之七八十的官员都是王、桓、庚、谢四大姓氏的人或是四大姓氏的亲戚、朋友、门生、故吏,瞒报一个部曲或仆人,就省交一份人头税,这是士族发财的法门之一,大部分的高官与望族都存在瞒报的事,这是朝廷上公开的秘密,加上官官相护,查了一个人牵连一大片,主奏的人必然将得罪很大一部分朝廷权贵与地方豪族。”

“因为易得罪人,所以,如由我方亲信提出,必招物议纷纷,治理天下,还需朝臣同心同德,在下推荐由谢晦上奏,刘公认为怎么样?”

“为什么?请详细地为我分析一下。”刘裕没有轻易地表态同意。

“王、谢、庚、桓为朝臣中的四大最有影响力的四大姓氏,加上皇族司马氏,朝臣大部分出自以上五家或基门人弟子,上奏人的必得在五家之中,才能引起大的反响,变革大事,不可让司马氏主导,增加皇家威望,对刘公不利,王家有王敦造反,桓家有桓玄乱政的前科,胆小怕事,也不敢提,庚家朝中无有高官,加上庚悦因为私瞒部曲一千余人查实后被杀,这事交给他们无疑于火上加油,更兼他们与刘毅交好,不可以给他们以实权,谢家虽有谢混被杀案,但谢家一向以来分成两派,如谢安庆多年扶持主公,鞠躬尽瘁,谢晦与谢混一向不和,交给他上奏,我们可以不轻易得罪大臣们,必竟治国理政还用得着他们。”

第二天,朝堂之上,一个相貌英俊的朝臣走上前来,高声说臣有本上奏,众人看了一下,是治中从事谢晦,谢晦是朝中出名的美男子,风姿卓越,善眉目分明,鬓发如墨,并且涉猎文义,博学多才。

“当年大司马桓温制定了庚戌诏书,规定按现时居住地确定流民籍贯,分配土地,使他们能够安居乐业,一时之间,国富民强,后来,人亡政息,这项规定逐渐荒废,民众流离失所,户籍不能反应真实情况,百姓负担沉重烦琐,臣对此现状深感耻辱,希望朝廷再议庚戌土断的诏令。”

刘裕一方附议,士断第一关就是摸家底的人口普查,人口普查由谁人担当比较合适?这是个极其得罪人的差使,查成了当时虽为大功一件,可朝臣记仇,不知何年何月犯了个小错,给你奏上一本,其它大臣纷纷响应,这个人的政治前途算是完了,严重的可能是灭门之灾,朝堂之上,人口一事,自然归口户部,可能负有普查职责的户部尚书、户部侍郎等官员不自觉的往后退了几步。人人后退,目光直盯盯地瞪着谢晦,谢晦跨前一步说,臣愿接旨主查人口。

众人后退之时见到有人甘当背锅侠,户部官员松了一口气,刘裕十分欣赏,任命谢晦为钦差大臣,主持人口普查一事。

退朝回到家里后,谢晦立即召集谢家家族的各家长,共同商议此事,二叔谢雄,三叔谢廷怒气冲冲地赶来,破口大骂:“大叔谢混尸骨未寒,你又给家族揽了这么章得罪人的事,想升官想疯了,拿我们合族的性命开玩笑,这桩差使一办,离谢家被灭门的日子不远了。”谢晦屏退左右,对两位叔叔说道:“大谢混叔当年为保全谢家不被灭族,自个压宝刘毅,叫我压宝刘裕,大叔死前,曾跟为侄的说过,保全谢家的重任落在谢晦身上,现在,刘裕权势日固,司马氏与士族世家日落西山,办好此事,可以获得刘裕信任,虽然会得罪司马氏与其它士族,但其它士族本来就是刘裕欲除之而后快的对象,只是时机没到没有动手,得罪他们不见得会给自个带来灾难,反而会空出许多位置,让谢家更有机会得到实职。”谢雄谢廷细想了一下大哥平日的表现,怒气平了下来,向谢晦告罪。

“为了保我谢家地位不倒,查实部曲与奴仆的人口,由我谢家而始,能为朝廷立下大功,赏赐与官位必不可小,不要因为几个奴仆这样的小事,影响大局。”谢晦秘密地吩咐二位叔叔配合朝廷普查,几天之后,谢家的人口普查结束,行动转向庚、王、桓等三家与皇族司马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