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三岔五的就要下雨,如果照着以往那样摆地摊的话,杨五花势必会经常闲赋在家,如今杨家有了铺子,下雨的日子也照样能开业,赚上几个铜板。
老乔头跟班车司机似的,每天一大早把杨五花和杨小花送到城口,到了申时末酉时初的时候,再来接她们回去。下午进城的人相对比较少,赶车进城也快捷很多,老乔头就直接把骡车赶到便利铺门口,接她们回家。一来二去的,倒是跟方老头熟悉了,还挺聊得来,没事的时候,经常早早过来方家小院跟方老头聊上几句。
虽然有了铺子,杨五花每隔几天仍旧会去集市摆会地摊,顺便也宣传一下她家的铺子和新产品。
“姐,我想铺子门口摆个炉子卖卖茶叶蛋,豆腐干什么,反正也闲着。”
不管是热饭也好,泡面也好,杨五花每回都喜欢在铺子门口煮,赶上天气好的时候,直接就在外面煮。起初只是为了散味,也为了防止杨小花跑来跑去碰到,几次之后发现很多人路过都会来瞅瞅,还有不少人会多嘴问上一问。杨五花一琢磨,干脆在门口摆上一锅小吃,一边卖,一边咕嘟咕嘟放着煮,还得越煮味道越浓的,这不,想起茶叶蛋和豆腐干来了。
“今年的米价菜价都那么贵,卖吃食能赚钱吗?”
“试试呗,卖不掉就带回家我们自己吃。”杨五花想了想,又道:“不过这鸡蛋最好事先白煮了剥了壳,不然有壳就不好同豆腐干一起煮了。”
“可咱们家的鸡蛋不够吧?若外面买的话,加上调料,得买多少钱啊?”
杨家最开始有三只母鸡,后来又添了五只小鸡,原本是准备养到过年吃童子鸡的,实际上最后只杀了两只。剩下的三只养到现在也开始生蛋了,加上最初的三只,一共六有只鸡,二妞每天能捡五六个鸡蛋。这些鸡蛋自家吃是绰绰有余,但若要每天拿去卖茶叶蛋似乎还少了些。
杨五花道:“家里现在有十几个鸡蛋,先煮了卖卖看。我估计也不用很多鸡蛋,天天吃也会腻的,二三天煮一回差不多,那样家里的鸡蛋也差不多够了,实在不行到时候再问大家收几个。”
杨三花想想好像也不错,便道:“嗯,这到可以,那明儿咱们就煮吧。”
“也不用专门卖茶叶蛋,可以多放些萝卜豆腐干什么的,切的薄一点儿,也容易入味……”杨五花说着说着,又道:“要不干脆用骨头汤慢慢炖吧,这样混些肉味,豆腐也好吃……到下午我再扔几块肉进去,煮好了带回来咱们当菜吃,晚上也不用做菜了……”
“骨头汤也能用茶叶煮?”
茶叶不便宜,虽然杨家煮茶叶蛋都是用的茶叶沫。
杨五花想想似乎有些奇怪,也有些浪费,便道:“那就不做茶叶蛋了,酱油蛋也是一样的。”
酱油蛋与卤蛋差不多,像炖肉一般,只不过把原来的水换成了骨头汤,再加酱油糖生姜等调料,用小火慢慢炖。豆腐干红烧了以后,本来就容易显得有肉味儿,何况是直接在肉汤里炖出来的,可比一般人家自己做的豆腐干鲜美多了。
虽然豆腐干是特地切薄过的,但也因此容易入味,一文钱三片并不算贵,销量竟然比酱油蛋还好。不少街坊会自己带着碗过来买回去几块当荤菜吃,杨五花也不小气,还会多舀些汤汁给人带回家拌饭吃。
这个季节还没有新鲜萝卜,杨五花暂时只能拿竹签子串上冬瓜块扔进去炖炖。
有店的日子真好,但也很无聊。
杨五花抬头看了眼坐在门槛上的对着街道发呆的杨小花,叹道:“唉,有个电视机就好了!”
可惜这是在古代,不光没有电视机,连电都没有的古代。